I提摩太後書01章03-14節:知道所信的是誰

知道所信的是誰          

提摩太後書01章3-14節
莊嘉信牧師

2009/10/18

深受使徒保羅所肯定、喜愛的年輕人提摩太,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基督教家庭裡,受基督化的教育、栽培而成長。提摩太後書一章5節,保羅特別稱讚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妮基,因為這兩位偉大的女性確實將她們美好的信仰,教導並植入年輕的提摩太心中。然而,「常聽信仰的前輩警誡說:「上帝是有子無孫」,雖然提摩太有這麼美好的信仰環境,保羅郤清楚知道,真正的信仰不是無條件的承續祖先美好的信仰遺產,而是需要自己去面對,去尋求、去體驗,親自建立自己個人和上帝之間真正的生命關係。如此,信仰的種子方能真正落地生根,而後發芽成長到結果實。

福音傳來台灣,經過先輩努力的播種耕耘,至今已一百多年了。在今日教會裡,我們看見很多年輕人像提摩太一樣,承續了先輩美好的信仰,成為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基督徒。然而,這些年輕的基督徒是否真正的建立了屬於「自己和上帝個人關係」的信仰呢?是否清楚的知道所信的是什麼呢?

今日我們所讀的聖經節,是使徒保羅將他親身所體驗到的信仰,和年輕的提摩太分享,以此來勉勵、期許提摩太能夠在信仰上有更多的把握和學習。也願通過這段經節,讓我們再次的反省,期待每位基督徒都清楚的知道所信的是誰;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信仰」是什麼?常常會聽人說這人有信仰,那人沒有信仰。其實
,信仰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因為我們都相信某些事或某些人。所以,並不是說到教堂或廟宇去禮拜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反之就是沒有信仰。廣闊來說:只要我們相信某些事物或某些人,那件事或人就是對他(它)的信仰。因此,嚴格來說,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他所相信的「上帝」存在。有的人相信金錢萬能,確信金錢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什麼事都可以用金錢收買,最快樂的事是擁有很多金錢。那麼「金錢」就是他的「上帝」。有的人相信教育是萬靈丹,只要有知識有智慧就能解決一切,以為人有了高等知識、聰明,人類就沒有煩惱與痛苦,「教育」就成為他們的「上帝」。有的人只相信自己,或相信自己的動機和行為是絕對不會錯的,那麼,「自我」就是他的「上帝」。在生活中,其實我們是相信很多人,也相信很多事具有不變的真理。如果,所相信的人或事會影響我們對其他事或人的判斷,或是形成我們的生活準繩,那麼,這些嚴格說來,就是一種「信仰」。因此,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你是否相信?而是,你到底相信什麼?

其次,有沒有信仰重要嗎?有些人不肯和別人談到信仰,也有些人用漠視或否定的態度來處理信仰,也有人像使徒保羅一樣,甘願為信仰受苦受辱,甚至賠上生命也甘心。有沒有信仰到底重不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相信」什麼,就是他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深層看法和了解。而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和了解,將會形成他生活的方向和行事的準則。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信仰,而他所相信的,將會使他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產生很大的不同。有時,我們會聽某人說他相信這個,但是,生活出來的形態郤又不一樣,我們就知道,信仰並不是光用嘴巴說說而已,生活的形態其實才是他真正的信仰呢!

信仰同時也是了解人和社會的重要關鍵。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的名著「更正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就提到:不同的宗教信仰會在它的信徒當中創造出相當不同的對生命的態度,也因此會塑造出不同的社會生活形態。信仰對人與社會的影響及重要性由此可見。

二十世紀的神學大師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為信仰下了一個定義:「生命終極的關懷」。換句話說:信仰就是一個人內心真正關心看為重要的事,並會構成及支持他的生活形態和行為模式,值得人付出一切代價,甚至用生命去加以實踐印証的思想或理論。

使徒保羅正是一個忠於信仰,並將信仰實踐印証於生活中的最佳典範。為了忠心信仰,他曾遭受許多的苦難,依舊滿懷信心、喜樂。寫這封提摩太前後書時,他雖然在牢獄中受苦.仍然一再的以喜樂感恩的心安慰鼓勵年輕的提摩太。

提摩太後書一章8節保羅說:「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証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上帝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是什麼樣的福音所形成的信仰力量值得保羅甘願為它受苦郤甘之如飴,又鼓勵年輕的提摩太也要與他一樣,為此福音同受苦難呢?

這福音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哥林多後書五章19節說:「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如果,我們仔細的把整本的聖經從頭到尾讀過一遍,我們將發現,整本舊約聖經記載著,都是人類不斷的犯罪,得罪了上帝,以至生活中充滿了失敗挫折、空虛苦悶,無奈的悲痛和種種的苦難。而這種痛苦的生活經驗,一代傳一代,直到今天,人活在世間,仍感受到生命的空虛與無奈。到了新約聖經,我們看見了完全不同的光景,是一種充滿活潑生命的再生盼望。人可以脫離罪的綑綁,成為心靈自由的人,而這個生命再生盼望的源頭,正是耶穌基督。

四本福音書以不同的形式記載了耶穌基督在世間三十三年的生活,尤其是後三年中的傳道生涯。我們發現,原來人活著,其實是可以像耶穌基督一樣,既高貴又有尊嚴。也可以說,原本上帝是照著自己的形像創造人,起初就賦予人有像上帝一樣高貴、尊嚴的真實生命意義之本質,不幸的是人因為罪而被蒙蔽住,如今,藉著耶穌基督所表現出的人性之尊嚴高貴而再度彰顯出其真實生命意義之本質與價值。換句話說;上帝心目中人該有的樣式以及人類生命真實的光輝,在耶穌基督身上都完全彰顯出來了。

同時,約翰福音一章18節見証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一章14節說:「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耶穌基督在世間完全的愛的付出,正是上帝自我的顯示,是上帝將自己用人類所能體會、了解的具體行動語言,將自己對世間人的愛與關懷,整個表達出來。人如果不能明白上帝是怎樣的在愛世人,那就看看耶穌基督吧!

原本人類因為罪而斷絕了和上帝之間的親蜜關係,從此人註定是要在空虛絕望中,等待可怕的死亡。人的生活沒有著力點,失去了意義,因為罪使他自己折磨自己,離棄了能夠賦予他生命之方向及最終目標的上帝。但是如今耶穌基督打破了這道鴻溝,成為人神之間溝通的橋樑,成就了復和的工作。這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愛所賞賜的白白恩典,人實在不能做什麼。因此保羅說:「上帝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提摩太後書一章9節)

耶穌基督完全無私的愛彰顯出人性的尊嚴和高貴,擊敗了人因為自私而犯罪所帶來對死亡的恐懼。但是,基督教的信仰如果只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而沒復活有的事實,那麼,耶穌的死將只不過是另一個被陷害郤視死如歸的蘇格拉底而已。又一個好人被一個邪惡世代的人所殺,無奈的弱勢者只能悲憤的吶喊:「朗朗乾坤,青天何在?」但是,基督復活了,是上帝的作為,表明上帝進入人的生活中,要與人同甘共苦。

保羅說:「基督如果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什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什麼好信的。如果這樣我們顯然在為上帝作假見証,因為我們說,他使基督從死裏復活。如果真的沒有死人復活的事,上帝就沒有使基督復活了。要是死人沒有復活,基督就沒有復活了。要是基督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仰就是一種幻想,你們仍然迷失在罪中。這樣死了的基督徒就算都滅亡了。如果我們信基督的人,在今生只空抱著希望,我們就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可憐了。」哥林多前書十五章14-19節)早期的基督徒確信:基督復活了。他們不只是說說而已,更願意為此而捨命。他們相信這件事確實發生,也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基督復活的事實,而耶穌復活的事件正是基督教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因為教會的存在正是要宣揚且為復活的耶穌做見証。

假如早期的信徒對基督復活這件事沒有信心,沒有把握的話,他們早就在嚴酷的逼迫中放棄了這個信仰了,基督教當然也不可能會設立。一旦失去了對復活的信心,教會不過像是普通的社團而已,也不可能流傳了二千年。但是,基督復活了,死而復活是上帝對福音的肯定,表明上帝所要賜的新而不朽的生命,將除去一切從死亡而來的憂傷恐懼。這樣的應許,使相信復活的基督徒對死亡毫無所懼。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充滿希望,喜樂的說:「祂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為這原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後書一章10-12節)

信仰並非只是一種知識,當我們確知所信仰的對象和內容之後,就要像保羅一樣,滿心喜悅的接受,並且在生活中確確實實的行出來。雅各書二章17節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基督徒在世間就像是上帝的代理人,必須在生活中表達見証你所信的上帝。目前的世代千奇百怪佈滿種種危機與陷井,年輕人處在這個充滿懷疑不確定的時代中,事事要謹慎小心,從信仰而來的屬靈眼光,將幫助我們更能看得清楚看得遠,不致誤踏陷井,從信仰來的力量,將幫助我們勇敢向前,不畏困難,滿有喜樂、信心。

最後,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一章13-14節勉勵我們:在耶穌基督的恩典中,當用信心和愛心持守我們的信仰,更要倚靠聖靈的力量,實踐真實的信仰。但願我們不只是來教會「聽道理」,也要有勇氣,下定決心來「行道理」。

發表於2013/10/19 09:01 (5284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