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過去過不去」讀後

 別跟過去過不去」讀後 林潔美 牧師

你如今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和你過去人生經驗裡的記憶體,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童年時期、生命中的『重要他者』以不公平不成熟的方式對待那個還無法保護自己的小小孩,冷漠、忽視、拒絕、壓制,甚至傷害,難以抹滅的傷痕在軟弱心靈中留下一道道淌血傷口,這些未曾得著醫治的傷口,並不會隨著年齡、身軀的逐漸成長而自動痊癒,反倒加倍帶著渴望被關愛被接納的悲慟,隱藏在黑暗中哭泣。那個情緒拒絕長大、心靈停止成長、躲在暗夜哭泣的小小孩,帶動著我們成人之後的行為模式,讓我們無法享受上帝所為我們預備的豐盛生命。

『別跟過去過不去』的作者基督徒心理學家諾曼˙萊特認為,過去沒有處理好的傷口雖然看不見,卻會形成一種隱藏的情緒殘障,限制著我們的生命,讓人一再的回到過去同樣的傷痛經驗中,再度承受痛苦的折磨,這種無法抑制的情緒障礙不但深深折磨自己,同樣也折磨著週遭他所愛及愛他的人。因此,一個人務必要擺脫情緒債務,讓自己真正成長,須勇敢地回到過去,仔細檢驗查看,自己內在小孩曾經受過的創傷,並帶著立志要得醫治的心,靠著耶穌基督的愛和接納,堅定地從過去傷痛中走出來,才能重建心理人格,塑造正面積極的行為模式

本書分為十章,前三章作者帶領我們看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沿路不斷收集著別人有意或無意丟過來的情緒包袱,這些包袱有的積極正面會幫助我們成熟,有的卻帶著傷害、驚怕、恐慌的負面黑暗,阻攔著我們成長。尤其是在童年時期的小小孩,既無法分辨包袱的好壞,也不懂得要拒絕傷害,對於成人強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包袱只能照單全收,形成生命中的一種慣性依賴。這些童年時期所熟習的行為模式,不斷反覆地出現在一個已經成長之後的成人身軀裡,讓人拖著沉重的步伐,艱難地行走人生的道路。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帶著會控制我們情緒生命、具有破壞性的傷害和記憶來過日子。作為一個已經成人的我們,應該足夠堅強可以承受生命的重擔,也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了,然而,很多人卻不知、也不敢掙脫綑綁內在生命的無形巨繩,自由地活出精采美好的生命本質,我們常常是依舊放任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繼續在掌控、操作、損毀、破壞,不斷地製造生命的混亂,並且讓自己從原本『被害者』的角色轉變成『加害者』的身分。除非,我們願意接受改變,除非我們願意用健康的心態重建過去,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我是誰?』以及『我在創造主心中的價值是什麼?』,那個被傷害污染重創過的內在心靈,唯有重新被基督耶穌十字架上的愛澆灌充滿,方能得著醫治,看見自己真正的價值,重新恢復上帝兒女形象,活出新生命的亮麗色彩

壓制在人心底的沉重包袱有那些呢?從第四章到十章,作者諾曼˙萊特以專業角度帶著實証研究深入探討,提出在不自覺中壓制捆綁人內在生命成長的負面情緒傷害有七種:憤恨、拒絕、完美主義、拒絕過度高壓、過度放任、情緒癱瘓、心理傷口等。就像一位專業優秀又負責的醫生,作者仔細剖析這些傷口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可以從生活中那些狀況辨識出這些情緒傷口的症狀,最重要的是,怎麼醫治呢?

一.放下憤恨
憤恨是一種受傷和生氣的感覺。也許我們已經把過去曾被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忽視、看輕、拋棄或攻擊的傷痛埋藏在潛意識裡,但受傷的感覺和沒有解決的衝突卻一直存在。要放下憤恨,首先要辦識它的特徵;帶著痛苦記憶和苦毒的懷怨者通常傾向用兩種方法回應別人,一種是因恐懼而變得猶豫不決,因而無法以親切的態度回應別人;另一種則因過分渴望愛、期待別人的感情和接納,以致有過分討好人的傾向,這兩種心態都很容易因他人的回應不如自己所期待的而陷落在沮喪的困境中。

其次要原諒,原諒自己,同時要為過去生活裡重要他人的行為和本性來原諒他們。沒有人天生就擅長饒恕,這是很難學習的功課,因為這違背了我們的心意。然而當我們拒絕原諒別人和自己時,實際上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我們能夠原諒,是上帝賜下饒恕的能力,讓我們一方面能體諒那傷害人的也曾被人無情地傷害,另一方面則是相信在上帝的手中,我們的將來一定會比過去更好

二.對付拒絕
拒絕是一種不被愛和需要的感覺。如果我們覺得被所關心的人拒絕了,這種被否定的感覺使人對生命產生困惑,變成很容易也拒絕自己,並且敏感地預期自己會被人拒絕,也用這樣的心態來解讀別人的反應。一個遭到拒絕的人會使用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為了躲避創傷的痛苦,容易以孤立、退化、壓抑或合理化等保護自己,並在週圍築起高牆,來隱藏自己被拒絕的殘酷事實。如果你被父母拒絕過,你會帶著渴望愛和接納進入婚姻,但由於自己的不安全感,因而時常質疑配偶對的愛。

只有牢記我們在上帝眼中的身分,才能形成生命中強大的力量來遮蔽過去所帶給我們的負面記憶。人很容易以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別人的價值,因而對別人的愛和接納度是有限度的,但唯有滿有恩典的上帝不會因我的罪、我的失敗、我的不足、我的渺小而拒絕我,祂的名字就是愛,祂為愛我而捨命。當我們用上帝的愛來接納自己、愛自己,就能重新塑造自己的內在信念,肯定自己尊貴的價值意義,並接納別人的不足。
     
三.脫離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傾向使用『絕對』的字眼來思考他們所做的事。為了證明自己夠優秀,拼命去做些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們把成功當成必要條件,滿腦子追求完美,而不是卓越,因他們認為自己的價值取決於目標的完成。為了贏得掌聲和獎勵,完美主義者帶著恐懼過日子,害怕被人看作是愚蠢的、能力不足的,因此他帶著完美的面具,隱藏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尤其是不敢面對自己的軟弱、恐懼和憂慮。完美主義者傾向於全部都做,或什麼都不做,他要的是確定性,不愛冒險,只對結果確定的事感到自在。他因為害怕失敗而帶給自己和他人極大的壓力,會盡量避免去做他認為不會成功的事,有時因抗拒困難或攔阻而變得執著頑固,有時拖延當做的事直到最後一分鐘,然後以時間不夠無法完成來為自己的無能解套。
           
所有完美主義者都不可能達到完美,因為完美的只有上帝,身為人就被人的有限和不足限制住,因而才能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中學習謙卑溫柔的功課。當完美主義者以扭曲的想法執著要追求圓滿時,卻反而陷入傲慢自大的驕傲當中,離圓滿越遠了。人唯有用上帝的眼光才能看清真實的自我
,按著上帝所造的本相接納自己的人,才能客觀檢視自己的優缺點,認識到自己的特質就是上帝獨一無二、最完美的傑作。

四.抗拒過渡壓制
一個受到過度壓制對待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好像一無是處,無法獨單一面。抗拒過渡壓制者會以三種模式出現:
1.溫馴的反抗者:
他一生會不斷尋求別人的指引,對他而言,自動自發和自己做決定是很困難的事。這個人看為溫順的聽話者,其實是活在恐懼中,如果沒有人在旁邊告訴他做什麼或怎麼做,他會很迷惘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2.積極的反抗者:
公開且積極反抗別人企圖指揮你的一些舉動,容易發怒、忿忿不平,並將別人的建議解釋成別人對你的威脅。
3.消極的反抗者:
消極性的攻擊使被對抗者相當沮喪。使用的方法有:拖延、偷懶,口中答應卻沒有行動力;健忘,常常忘記他們不想記的事;用沉默反抗或迫使別人離開;故意不聽,人在心不在、含糊籠統的溝通。用這些方式來反抗別人是很有效的,但反抗自己也很有效,因此這類的人經常把別人的要求當成壓力,在閒懶、做白日夢、拖延、遺忘、不聞不問中無法達成任何的人生目標。

受到過度壓制管教的人必須發展出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和反應模式。首先要辨認你所反抗的指令或命令,內容是什麼?誰是真正發號施令者?再來思想你的反抗真的幫助你得到想要的東西嗎?讓別人告訴你『必須要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做的事』。當我們除去扭曲的反抗想法,用積極正面的角度來考慮別人的建議,不是要控制或限制,而是鼓勵、是勸勉、是幫助、是引導,這樣就不會一直想要反抗。然而,我們還是需要回到上帝創造人的本相,用上帝眼光看待自己,尋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什麼,方能坦然活出積極自信的美好人生。

五.克服放縱
父母預先設想孩子需要什麼,在他還沒提出要求,就主動把他想要的一切都給了他,這樣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任性的孩子,因為剝奪了孩子體驗憑自己努力得來的滿足感。這種過度被保護的孩子容易變得不知足、貪婪和以自我為中心,常常沮喪,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恐懼被遺棄,不敢獨處,儘可能的想要依賴別人。若是被迫要照顧自己,就會變得有點緊張和擔心。

父母為什麼會放任孩子呢?
1.有可能是父母為彌補童年的缺憾、滿足自己需要的方法。
2.把溺愛自己、家人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3.出於罪惡感而放任孩子,被罪惡感支配的父母不是虐待孩子就是對孩子百般呵護。

任性的人驕傲而自私,他一意孤行,要求很多,但往往不主動提出要求,總要別人揣摩他的心思,認為別人應該知道我在想什麼,應該事先就要為我預備好。他經常覺得別人虧欠他、經常不滿足、不懂的傾聽,也沒有能力讓人滿意,他的自尊心看起來很強,其實很脆弱。

你能改變的,讓自己從依賴邁向獨立,這是你可以做到的。要相信上帝已經把極多的潛能和力量放在你的生命中,你可以給予並滿足別人的需要,因為上帝已經滿足了我們對自我價值的需要,讓我們看重自己的價值,在自我接納中,學習出於愛的犧牲和奉獻,這就滿足了生命中被需要的渴慕以及有能力給予的喜樂。

.醫治情緒癱瘓
有些人因為恐懼、沒有安全感造成情緒癱瘓,他們害怕做決定,害怕別人不接納他們。這種情緒癱瘓的表現
1.對人表示屈服:
會壓抑自己的感覺和欲望,因沒有安全感和自信,而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對自己能做決定的能力質疑,避免與人有衝突和爭吵。
2.渴望得到別人的贊同:
極力要得到別人的讚美,狂熱地把每一件差事都攬在自己身上,藉以取悅他人。優柔寡斷,持續地對別人的要求、信念、指示讓步,沒有主見,沒有標準,容易被利用。
3.成為好好先生:
不斷對人施惠,過度友善,容易被自己過多的承諾綑綁得手忙腳亂,卻因無法完成而被人生氣質疑。
4.避免社交接觸:
退縮、害怕人,對自我評價很負面,總認為自己不行、不能,別人不可能會喜歡我、接納我。

你能做一個主動出擊的人,首先辦認自己是那一種迷思?然後藉著不斷演練各種情境讓自己更有信心。靠著上帝的恩典和大能,認識自己的潛能和長處,試著用合理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堅持,勇敢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覺,包括自己的想法、熱情、感覺、期待和害怕。要帶著信心,相信自己誠懇的表達並不會冒犯任何人,因為上帝給人有權柄和能力,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七.處理你的傷口
我們每個人都有傷口,有些傷口是看得見,有些是看不見。比如有人會過度敏感,有人會多疑恐懼,也有人會過度憂鬱。這些傷口會限制你的行動、削弱你的能力,讓人無法活出豐盛的美好生命。我們必須要求聖靈光照,仔細辨認那些造成我們情緒障礙的傷口到底是什麼?知道問題出在那裡,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如果過去的痛苦沒有處理好,就會活在過去的傷痛懊悔中,不斷責怪他人和自己。我們無法持續向前邁進,是因為總是和過去糾纏不清,沒有活在當下。我們扭曲了生命的本質,對生命失去熱情喜悅,也不知活著的意義和目的。我們扭曲了上帝的形象,漠不關心,也覺得祂離我們很遙遠。我們扭曲了對自己的看法,我們的價值、重要性和能力,都隨著希望一起消失。

我們根本無力處理自己的傷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耶穌基督。當我們立志要從祂得醫治,祂就賜下一把無價的鑰匙,專為打開你生命的鎖定製的,當光進來,黑暗就不見了,耶穌基督打開你的心門,裡面的限制、束縛、牽絆、無助,都在不知不覺中不見了。祂悉心照顧你的傷口,教導那個不成熟的內在小孩,激發你內在的動力和熱情,並賜給你有能力去追求喜樂滿溢的豐盛生命。

本書作者不但指出生命問題的癥結所在,貼心的設計很多具體的問題病狀,讓我們能一一辨識,也提出解決方法、可行的方案,幫助我們走出過去的捆綁。

親愛的朋友!如果不想讓『過去』成為生命的重擔,就要讓『過去』真正過去,靠著上帝大能的恩典、憐憫、慈愛和赦免,你能活出健康富裕的喜樂人生,因為你是祂看為寶貴的兒女,祂喜悅你。


*********************************************************

別跟過去過不去

◎作者:諾曼‧萊特 (H. Norman Wright)
◎譯者:游紫玲
◎出版發行: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網址:http://www.CosmicCare.org/Book

發表於2010/03/06 15:45 (11759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