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列王記上一章1-4節

每日單獨會主……列王記上
2013/9/7

◎經文:列王記上一章1-4節

◎讀經與默想:
關於上帝:
祂是誰?
祂是恩典的上帝。
祂是怎樣的?祂是豐盛祝福的上帝。
祂作了什麼?祂樂意將祝福豐盛賜給我們。

關於我:
我是誰?
我是蒙福的人。
上帝如何看我?祂喜悅祝福我。

關於信徒生活:
S罪惡:等死的老年生活。
P應許: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
A態度:謙卑仰望,與主同行。
C命令:謙卑與你的上帝同行。
E榜樣:信仰前輩的美好腳蹤。

這些對我現在的生活有何指示?

曹力中牧師在他『邁向老年的藝術:越老越香醇』一文中分享:『瑞士的精神醫學大師容格提到,老年的意義在於接納你的體力、精神都已經逐漸衰退,而且學習把眼光轉移到內心的世界,用內心蘊藏著人類許多的財富,包括挖掘出記憶的珍寶,還有內在的財富。因為當人老邁時,很多年輕時覺得很享受、滿足的事物,包括性生活,似乎都不再像以前那樣了。但是不需要感到遺憾,因那要幫助我們去尋找另外一些領域,讓我們能得真正滿足的、很重要的領域。因這地上必朽的終會過去,我們開始在內心裏尋找另外一種滿足。所以不要因為原來能得著滿足的事物不再像以前那樣,就轉向一些不太好的情況裏。比方有的年紀大了,變得更暴躁,變得很剛硬,變得很堅持己見,缺乏憐憫的心,有的就是嘮嘮叨叨,不斷挑人毛病,批評論斷,令人厭惡。好像為了讓他的生命有一個肯定,所以他即使知道那樣惹人討厭,他也要藉著那個來引人注意。有點像回到青少年一樣,或像小孩子,有的時候很調皮,讓大人很煩,目的就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有些年紀大的人也會這樣。但若這樣就不更圓滿地過一生了,因為那等於沒有學會,你生命中應該學會的功課。

在德文裡,「感謝」跟「思考」是同樣字根,意思是能思想的人才會感恩,或說,你真要成為一個能感恩的人,就必需經過思考。感謝不只是人家幫你、給你一點東西,順口說一聲謝謝而已;感恩的心是需要思考的,想一想,我擁有什麼,人家怎麼厚待我,上帝的恩惠等等,思想這些並放在心裏面,而且有的時候好像要流連在其中一陣子,來凝聚那裏面真正感恩的生命。感恩常常跟記憶連結在一起,我們為了過去發生過的事,有一顆感恩的心。會感恩的人通常會用心去思考,去察覺過去跟現今,從別人,從別處,有時候從不知道的來源,很可能是從上帝而來的恩惠。而一個不會感恩的人,好像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們不會思考,總是忘記別人給予他們的,所以一個不會感恩的人,通常也不會太快樂,因他們不懂得恩典。在希臘文,恩惠恩典跟感謝是相關的字,所以在英文的世界,吃飯的時候作謝飯禱告,常說恩典說恩惠的話。德國作家哥德,就是寫少年維特的煩惱那位,他認為:「不會感謝就是一種軟弱,我從未見過優秀傑出的人卻不懂得感謝。」我想,老人應該多花時間探索內心的世界,回到內心的記憶裏面,這也許是為什麼上帝讓老人在環境上變得更孤獨,好叫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做這一件事情,回到內心,把過去記憶,儲藏的那些事物,湧現心中,在那邊思考,而且正向地思考,找到那些可以充滿感恩的事情,想到一些正面的事情。

彭科麗,荷蘭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她家開鐘錶店,她父親是一個老鐘錶師傅,他們家藏匿猶太人,因為他們家有一間密室,後來因有人告密,他們還是被發現。一家就被關到集中營裏面去。她父親死於被抓之後十天,她兩個姊妹那時已經中年以上,邁向老年了,被關在集中營裏受很多苦。後來姐姐去逝,妹妹戰後被放出來,在各地為主作見證,幫助人,是一個很幽默,很明亮,生命非常美的一位姊妹。在她寫的密室這本書裏面,提到她很年輕時,母親就中風了,她母親中風後又活了好一段年日。母親中風沒辦法講話,需要別人服事。可是她的女兒很快就知道她要做什麼,母親常坐在二樓的窗台那裡,看著外面行人,突然她發出一些聲音,她女兒就過來,看到有人經過,她女兒會幫她判斷,這判斷常常是正確的,就是她想到某一個鄰居,或某個經過的人,她記得也許是他們的生日,或者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或者她有什麼需要,這個女兒會幫助她寫一張卡片或送一個小禮物,然後請她媽媽簽個名。她媽媽因中風當然不容易簽名,可是很快她那個村鎮的人都認得那一個歪歪扭扭的筆跡。收到的人都充滿了感動。這個老婦人在年紀大的時候,又是那樣生病,卻可以成為許多人的祝福。她懂得思考懂得感恩,懂得尋找那些美好的甜美的事物。

上帝知道怎樣照顧老年人。無論兒孫多麼孝順,他們沒有辦法很完整週到地照顧好老人的每一件事,就如同小小孩,父母再怎麼小心,也沒有辦法照顧得週全。而小小孩沒有發生危險,我常覺得有天使在旁邊保護,老人家也是。若你在照顧年老的父母上有未盡周到之處,不要太覺得虧欠難過,你可以為他們祈禱,上帝知道怎樣照顧老年人。也許有的時候,你覺得他們的軟弱有點不容易,但也許那是他們可以去經歷上帝恩惠的地方。

在許多民族裏,老年人是奧秘與法則的守護者。老年人常常比年輕人更容易看出事物的關連性,他更容易看出真理的兩面,那種雙焦真理。有時候遇見一些事,他能夠有另類的想法來提出解答。有一個成功的商人,很有錢也很熱心,經常有一位天主教的修女來找他,因為那個天主教的修女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這個商人常常捐款給她。有一次當修女來的時候,看到這個商人很煩惱的樣子,她就放下她原來的工作,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你不懂,生意上的事。說說看嘛!他就提到因為說話不當,得罪了一個客戶,損失了一大筆生意,很煩惱。你不懂這些事,為我禱告就好。可是那修女不走,她就多問了一些問題,了解狀況以後,就說:「其實你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就是去跟他道歉,真心的道歉。」結果那個商人一聽就愣住了。聽起來很簡單的事,但他完全沒有想到,後來他願意聽從,試著去道歉,結果那個客戶就原諒他,而且那筆生意又回來,問題解決了。所以有時候年紀大的人,他們潛藏的智慧對我們有幫助。

如果年輕的時候你沒有好好生活,不會很自然的在年紀大的時候,就累積智慧。你也看過,有的年紀大的人,並沒有累積智慧。他們所擁有的就一直是嘮嘮叨叨,一直敘述過去的一些事情而已。精神醫學大師容格說,那樣的人遺留下太多空白的歲月,他們空洞地跨入老年的門檻,頑固地依循他們上半生的準則,繼續過下半生。最好我們不要這樣。如果你已經覺得,你有點像這樣跨入老年,還來得及改變,讓我們轉移到內心的世界,使自己裏面更豐富。

有一些年紀大的人,一些年老的父母,只把眼光聚焦在兒女的家庭生活裏面,而不去經營他自己跟外界的關係。如果他還能行動,其實他應該這樣經營,現在人的社會,其實有很多老人能夠去的地方,沒有這樣作的老人,他們會增加兒女的負擔,也許後來會向人抱怨說,他的兒女不夠孝順等等。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上帝要我們兒女孝順父母,可是那是上帝安排,一代過一代,兒女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老人家要藉著這種孤單,好像不太從兒女得到完美的照顧,卻轉移到內心的世界,也轉移到上帝面前。有的時候,你要發展自己的社交圈,只要你還能行動,跟他們出去玩,健行、喝一下咖啡、作一個義工,去探訪別的病人或老人家啦,我教會的老人他們做這些探訪的工作,我覺得非常的寶貴。其實各個年紀都有能夠新發現那些能夠持之終生的興趣,是你以前所不知道的,到了年紀大的時候,你還是可以找到這樣的事。有時候幫年輕的家庭照顧小孩,給他們一些咨詢,都會帶給別人祝福,也會帶給你祝福。有時老人家存在那裏,本身就是一個祝福。

----所以邁向老年的藝術,學會接納和放手。接受自己變老了,然後放手,放手的意思不是不再做事情,而是思考作一些別的事情。年紀大的時候,能夠溫和地對待旁邊的人事物,你自然會產生影響力。有人說,祖父母可以成為孫子女一生當中最好的教師。那些仍對兒孫嘮嘮叨叨的祖父母,好像還繼續做父母的工作似的,他們還沒有學會放手。你能夠給兒孫最大的幫助和祝福,其實不是像父母那樣的職責,而是智慧長者的腳色。有篇網路文章:1歲:出場亮相,10歲:功課至上,20歲:春心蕩漾,30歲:職場對抗,40歲:身材發胖,50歲:老當益壯,60歲:打打麻將,70歲:常常健忘,80歲:搖搖晃晃,90歲:迷失方向,100歲,掛在牆上。這是一個笑話,可是你可以使你的生命不至於依循這模式。你年紀大的時候,可以成為一個有內涵有智慧,喜樂明亮,別人也喜歡的人。…』

發表於2013/09/04 14:10 (4171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