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士師記第七章24-25節、第八章1-3節

每日單獨會主……士師記
2013/4/12

◎經文:士師記第七章24-25節第八章1-3節

◎讀經與默想:
關於上帝:
祂是誰?
祂是謙和的上帝。
祂是怎樣的?祂溫柔的上帝。
祂作了什麼?祂以恩典對待人。

關於我:
我是誰?
我是溫和的人。
上帝如何看我?祂看我是大能的勇士。

關於信徒生活:
S罪惡:驕傲、自大。
P應許:柔和回答,使怒消退。
A態度:溫柔謙和。
C命令:
E榜樣:基甸的謙和。

這些對我現在的生活有何指示?
成就一件大事,領袖的帶領很重要,然而還需要許多人的幫助,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基甸以區區三百人打敗東方人的聯軍十三萬五千人,這若不是出於上帝的幫助,絕無此神蹟。當這些敗兵四處亂竄時,基甸為一舉將這些敵軍驅逐,就打發人去號召其他支派來支援。首先,『基甸打發人走遍以法蓮山地,說:『『你們下來攻擊米甸人,爭先把守約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於是,以法蓮的眾人聚集,把守約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捉住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將俄立殺在俄立盤石上,將西伊伯殺在西伊伯酒榨那裏。又追趕米甸人,將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級,帶過約旦河,到基甸那裏。』〈七:24-25〉

顯然,剛開始的時候基甸並沒有立刻號召以法蓮支派參戰,可能是他們的城鎮距離戰場耶斯列平原比較遠吧!但現在有部份的米甸人逃到約但河東,這個過河的渡口就在以法蓮支派的境內,所以基甸才叫他們把守渡口。以法蓮果然不負基甸的期望,他們捉住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並將他倆的首級帶過約但河到基甸那裏。如果沒有以法蓮人的相助,讓米甸人逃回他們的大本營,這場戰爭就不算完全的得勝,將來基甸或許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才能將這兩個米甸首領擒獲,以法蓮人的功勞是很大的。

然而,以法蓮人卻對基甸有很大的不滿,他們強硬地對基甸說:『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他們就與基甸大大地爭吵。』〈八:1〉 在以色列的眾支派中,以法蓮支派得中部山區,是最好的土地,不但佔有優勢的戰略地帶,還擁有示羅作為敬拜的中心。他們有點像老大哥的地位,在支派中只有南部的猶大可以和他們抗衡。在追殺米甸敗軍時,他們很不滿基甸這麼晚才召集他們,可能是因為錯失奪取戰利品的最佳時機,因此和基甸大大地爭吵。其實這時候,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這些以法蓮人卻為了私利內鬥,如果基甸處理不當,這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危機,就是讓原本已經鬆散的支派聯盟崩盤。

基甸如何處理這危機呢?看一個領袖如何處理危機,就知道這領袖是有智慧或是愚昧。『基甸對他們說:『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上帝已將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們手中﹔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基甸說了這話,以法蓮人的怒氣就消了。』〈八:2-3〉基甸知道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是追捕米甸人的另兩個首領,沒時間和以法蓮人爭辯這些,他的個性也比較淡泊隨和,並不在意功勞歸屬誰,他把擒獲敵人領袖的功勞歸給以法蓮人,這樣就平息了以法蓮人的怒氣。這實在是很有智慧的回答,甘願貶低自己,將功績歸給別人,由此可以看到基甸是一個謙卑,全無個人的權力野心。正如箴言十五章1 節所說的:『柔和回答,使怒消退。』基甸的謙和回答,無形中化解了一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內鬥,讓他們有更多的力量去對付外敵。

人的言語是何等的重要,身為領袖尤其要注意自己口中所說出的話語,是否能幫助造就人。有時,我們什麼時候需要放下身段,柔軟謙卑,又什麼時候要強硬,在不同的時機展現不同的身段,在此基甸做了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人可以征服外太空,但很難征服自己的內太空。面對別人不合理的爭鬧,能夠掌控自己的脾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能勇士。

◎回應上帝:
親愛的主!對不起!有時我們也像以法蓮人一樣,好勝爭強,得理不饒人。求主幫助我,用十字架的愛來剪除自己的壞脾氣,幫助我時刻將自己的理性感情意志力全都交給主來管理,幫助我順服於祢,不放縱自己的喜好。

◎記錄你與上帝的對話:
主啊!祢今天向我說些什麼?這段經文要向我顯示
----
親愛的孩子,我愛你!要勝過敵人很容易,要勝過自己很不容易,然而你若有堅強的意志力,甘願順服於我,我必定幫助你勝過老舊我,讓你的生命再次更新。

發表於2013/04/06 06:54 (4502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