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撒母耳記上第二章22-36節
每日單獨會主……撒母耳記上
2013/5/15
◎經文:撒母耳記上第二章22-36節
◎讀經與默想:
關於上帝:
祂是誰?祂是慈愛的上帝。
祂是怎樣的?祂是憐憫的上帝。
祂作了什麼?祂眷顧愛祂的僕人。
關於我:
我是誰?我是認識上帝的人。
上帝如何看我?祂喜悅我。
關於信徒生活:
S罪惡:不認識上帝、尊重兒子過於尊重上帝。
P應許:投靠祂的人有福了、敬畏祂的人一無所缺。
A態度:謙卑敬畏上帝。
C命令:要離惡行善。
E榜樣:《警戒》以利尊重兒子過於尊重上帝。
這些對我現在的生活有何指示?
雖然以利有責備兩個兒子,勸他們不要做惡得罪耶和華,但他們並不聽,仍然繼續作惡。或許以利很無奈的說:『孩子都長這麼大了,我能怎麼辦呢?』但上帝對以利的責備是:你尊重兒子過於尊重我(29),又說:以利『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三:13)可見上帝認為兒子的做惡,是因以利姑息溺愛,他必須負起絕大責任。
其實,針對不聽父母教導,頂撞悖逆的孩子,律法有明文規定:申命記二十一章18 – 21節說:『人若有頑梗悖逆的兒子,不聽從父母的話,他們雖懲治他,他仍不聽從,父母就要抓住他,將他帶到本地的城門、本城的長老那裏,對長老說:『我們這兒子頑梗悖逆,不聽從我們的話,是貪食好酒的人。』本城的眾人就要用石頭將他打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以色列眾人都要聽見害怕。』以利是祭司,熟讀律法,難道不知嗎?如果以利不捨對兒子施以如此嚴厲處分,至少該廢掉他們祭司的職分,不讓他們在會幕中服事,免得繼續自招咒詛!但祭司以利都沒有這樣做,他的兒子仍然繼續在會幕裏做惡,這不是溺愛姑息嗎?
從先進鍾鵬章之文中,得著一篇曾家彬牧師的文章《牧師的兒女經》,覺得很有意思,節錄下分享:《牧師的兒女經》:家家都有難念的經,牧師的家也不例外,其中一本是兒女經。一般人會如此想:牧師的家應比信徒的家問題少一點,兒女乖一點,因為牧師、師母是神的僕人,蒙神特別呼召、揀選,是蒙恩的家庭,神也會特別賜福給敬畏祂之人的後代。這說來有道理,但事實卻非必然。
我在加拿大認識兩位被神大大重用的外國牧師,他們先後被選為其宗派某教區的區監督,領導幾十家教會。但這兩位牧師家中卻出了離家出走、吸毒不信神的浪子。可能嗎?為甚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神僕人的家中呢?難道神不保守祂僕人的家庭嗎?《聖經》中不是早已告訴我們嗎?亞當家出了該隱,謀殺自己兄弟﹔亞伯拉罕家出了以實瑪利﹔以撒家出了以掃﹔雅各生了十二個兒子,兄弟不和、互相陷害;大衛也生了個押沙龍。可見愛神、敬畏神的偉人,也有這本難念的兒女經。牧師家出浪子,絕非日光之下的新事。
牧師的兒女經如果念得不好,就會使牧者的事奉百上加斤。我們當明白牧師是人,牧師的兒女也是人,若天使也會犯罪,神的僕人又怎能例外?故此這是人的問題、人的困難。而且,仇敵魔鬼最喜歡將矛頭指向神僕,攻擊、破壞他們的家庭,婚姻關係,兒女是常受攻擊的對象,好拖住牧師的後腿。再加上牧者擔負的事工繁忙,教會內外壓力重重,稍為不慎,家庭生活就容易出亂子。倘若家庭起火,牧者就無暇顧及神國的事了。
茲簡單列出牧師兒女經難念之處:
一、身教與言教:
不少牧師獻身時,常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只要向主忠心,可以把妻子、兒女當作祭物獻給神,故此為了教會,為了事工,為了開會、講道,而沒有時間留給家庭,就把責任卸給神﹔當家庭出了問題,卻又埋怨神不看顧、保守。我們不妨想一想:牧者有時間探訪,沒有時間陪伴兒女?有時間耐心幫助、輔導別人,從不用時間與兒女溝通,這可算忠心嗎?對於在講台上引經據典地勸勉、教導,但卻找不著時間勸勉、教導自己兒女的牧者,最常用的藉口是「忙」,但問題的癥結卻是言教與身教不能合一。
言教容易身教難,牧者事工忙碌,壓力重重無疑是事實,而且要在講台、在家中言行一致,並不簡單﹔至於面對壓力、灰心、失敗、困難、心靈傷痛、複雜人事關係等種種牧會重擔,活出信心、愛心、盼望和對神敬畏、倚靠的榜樣,也絕不容易。然而,如何在百忙中運用時間與兒女做高素質的溝通,如何以歡笑和眼淚塑造兒女的生命,使成為他們幼小心靈中不可磨滅的烙印,雖是一點也不簡單的事情,但卻是十分值得的,因為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
二、父教與母教:
俗語云:「養兒不教父之過。」又云:「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可是嚴父一定出孝子嗎?不一定。但父親放棄教導責任,就一定出浪子﹔慈母一定出敗兒嗎?也不一定。但母親若縱容兒女,必會害了他們。父母要學習教導兒女,也當求神賜恩賜。我見過一些牧師、師母不注重兒女的教導,也沒有教導兒女的恩賜,家中的兒女成了「甩繩馬騮」(編案:意指脫了繩的猴子),把家弄得大亂,如動物園般。試想:家庭管理得如此糟,怎能管理教會呢!
今天,父母的角色極不容易界分,往日男主外、女主內的規則已行不通,男的要主外也要學習理內,女的除要主內也要學習理外,所以父親既要有嚴肅的一面,也要有親切的一面,好與兒女溝通﹔母親既要溫柔慈祥,也要嚴正執行家規。若牧師、師母有美好的婚姻,二人又看重兒女的教導,肯教又善教,如此必能教養出敬畏神的兒女。若牧師、師母的婚姻穩固,但師母不善教導兒女,又外出工作,牧師勉為其難,被迫負起教導責任,主必保守,但切忌生養眾多,忽略了教會事工。若牧師、師母的婚姻常有風雨,牧師忙碌之餘又不去教導兒女,教導兒女的重任全由師母肩負,主若憐憫,成長中的兒女或許還能勉強過關。若牧師、師母的婚姻亮紅燈,二人有其它恩賜,獨缺教養兒女的決心和恩賜,此家庭必是浪子的溫床,生在此家庭的兒女也必受罪。
每一位牧師的家雖有不同的情況和處境,最理想莫如得神賜下賢妻良母,但如今社會上賢妻良母不多,怪不得詩人感嘆說:「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箴三十10~12)故牧者要祈求神賜才德的女子作師母,這樣兒女必蒙福。
三、屬靈與屬世:
成長於牧師家庭,出入於教會,活在屬靈的氣氛中的牧師子女,當進到學校,出到社會,就會受到社會物質、屬世風氣的衝擊,產生矛盾、張力,若信仰根基不穩,教導不周,就會被世界的洪流沖去。屬世的衝擊不止這些,還有唯理主義、世俗主義、物質主義、虛空的妄言,人間的遺傳和世上小學等,這一切亦很容易把牧師的子女擄去。
此外,信徒通常都對牧師和他的兒女有很高的屬靈期望,但過高的期望會成為壓力,壓力過重則會產生反感和反叛,故牧師兒女的反叛心大多很強。因此,牧師的兒女經,難在如何避免為兒女造成一個屬靈安樂窩,以致他們踏足社會,就在風雨中失落﹔此外,牧師的兒女經,也難在如何讓兒女在人人注目,接納鼓勵少、要求期望高、容易使人氣餒的金魚缸中,得著健康的靈命成長。
有時神會如鷹攪動巢窩般攪動祂僕人的家庭,好使祂僕人的兒女能學習飛翔,離開安樂的巢窩,冒險飛上天空,面對挑戰。這也是為甚麼神容許試煉、艱難、打擊臨到牧師和他兒女身上的原因。所以作牧師的,切不要栽培兒女成為溫室中美麗的花朵,乃要教導兒女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層面上,學習經受人生種種風雨的磨煉,正如一棵飽經風雨的松樹,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牧師應醒悟過來,否則日夜傳福音給別人,自己的兒女反失落了,這絕對是難以接受和令人痛心的事。
四、友情與溝通
中國文化中的父子關系是「敬多於愛」﹔西方文化則「愛多於敬」。西方人士,父親與兒女的關係如好朋友,常一起打球玩耍﹔中國人中,子女在父親面前,尊敬肅立,不敢怠慢。但最糟的莫如受中、西文化影響的社會中,父子的關係出現了不中不西的情況,因為兒女對父母不敬不愛,又缺乏溝通,十八歲就離家獨立,不與父母往來。社會是如此,牧師家也不會例外。要與兒女建立親密的關係,並且可以不斷維繫,建立溝通的渠道,彼此成為知心的朋友,能分擔眼淚、傷心,也能分享開心和歡笑,是絕不簡單的事。
量度牧者的成敗,除了看他個人的靈命、恩賜,事奉果效外,更重要是看他的婚姻和兒女。智慧之子使父母歡樂,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同蒙天召的牧師同道,要忠心牧養你家中的兒女,並以快樂的心情去念家中的兒女經。
(1994年3月《教牧分享》,本文作者為加拿大多倫多翟輔民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
發表於2013/05/14 05:40
(5561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
(必填)
|
標題
|
(必填)
|
電子郵件
|
(不顯示)
|
個人網頁
|
|
內容
|
(必填)
|
驗證碼
|
|
|
看不清楚,換一張
|
|
|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