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路得記01章01-18節:多走一里路的愛

多走一里路的愛                

路得記01章01-18節
林潔美牧師

2010/6/6


《按此,連結主日講道錄音》
 

阿平和阿得在同一家公司,年齡相當,工作時間差不多,都很賣力,但是阿得一再被提升,從領班升到部門經理,阿平一直在基層。

阿平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辭職,大膽的指責總經理沒眼光,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偏愛熱衷吹牛拍馬屁的人。總經理耐心聽阿平講完,他知道阿平工作很認真,但少了一些東西,如果對他直說肯定不服,於是想出一個辦法。他說:「阿平,也許我的眼睛真的渾了,不過我要證實一下,你現在到市場上去看看有什麼賣的。」

阿平很快從市場上回來,說:「市場上有位老農民拉一車土豆在賣。」總經理問:「一車大概多少斤?」阿平立即返回去,過了一會兒回來,說:「車上有四十多袋約20斤。」總經理又問:「多少錢一斤呢?」阿平又要跑回去,但被總經理拉住,對他說:「阿平,請休息一會兒吧!看看阿得是怎麼做的。」

他派人把阿得叫來,對他說:「你到市場上面,看看今天有甚麼賣的。」不一會兒,阿得回來,向總經理回報說:「市場上只有一個老農夫在賣土豆,有四十多袋,共八百多斤,價格適中,質量很好,我帶回幾個讓總經理過目,這位農夫下午還要拉一車紅豆來賣,據說價格還可以,我準備和這位農夫下午再聯繫一下。」

親愛的兄姐!一個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其實沒有多少秘訣,有時只不過願意比別人多想幾步、多走幾步路罷了。在人生中願意多想幾步、多走幾步是很重要的。『埋頭苦幹』固不可少,但也不能忽視『抬頭看路』,多想幾步,有時非但不會浪費時間,還會使自己對未來擁有一份更充分,更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從而更接近成功的目標。

路得記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屬靈原則,就是「多走一里路的愛」。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因為原本有上帝形象的人,當他的本性,被罪玷污之後,人就變得既自私又驕傲,有時連屬於自己應該盡的本分都做得很勉強,甚至只想要享受權利卻不肯盡本分不肯負責任,那有力量在陪人多走一里路呢?在路得記的前一卷書士師記裡,所描述的正是人的自私任性,『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並不是現代名詞,早在三千多年前,聖經就很清楚地記載,人的罪性帶出自私自利、任性驕傲、任意而行的心思意念和行動。但是在這本路得記中所記載的三位主角,拿娥米、路得和波阿斯,卻是在那個自私只顧自己的時代,竟能夠超越人驕傲自私的罪性,彰顯出上帝慈悲憐憫的形象,以充滿愛、恩慈的憐憫和恩典展現出人性裡面的高貴偉大,路得記裡面所描述的正是主耶穌所教導『多走一里路』愛的故事。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這句經文是記載在馬太福音五章41節,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說的話,原來當年被羅馬佔領的殖民地,有一個不成文不公平的規定,就是當羅馬士兵可以要求殖民地的百姓幫忙協助他們搬運東西或背負重物,走一里路,這個要求是不能拒絕的。殖民地的百姓必須盡了協助一里路的責任之後,才可離去。這是不公平的規定,試想看看若是你被人如此不公平地對待,心裡的感受會如何呢?當然是做得心不甘情不願。但這是法律規定的,不做就會被刑罰。兄姐!走第一里路是我們需負的責任,是我們應盡的本份。雖然做得很不甘願,但卻又不能不去作,所以很多人在走這一里路時,就一邊作一邊埋怨一邊咒詛。那這樣,又如何肯再走第二里路呢?

親愛的兄姐,因此很多人聽見主耶穌說這話,以為主耶穌的頭腦有問題,怎麼會說出這麼荒繆的話,走一里路已經走得很不甘心了,怎可能再陪他走第二里路呢?兄姐!這是主耶穌要打開我們的心眼,看見神國的豐富開闊,當我們的生命是活在只願意盡本分就好了的思維當中,其實我們是活不出生命的豐富寬闊。只有當我們願意走第二里路時,這第二里路就打開了我們的思維,讓生命展現出無窮的寬廣開擴,這第二里路所指的其實並不是「傻瓜」行為,而是有自主權下額外的施予或投入的工作態度。比如說有一位學生,在考試中,他僅僅願意達到最低標準六十分後,就停下來了,他認為自己已經盡了自己應盡的責任,還埋怨老師、父母的要求高。但是當老師、父母不斷地激勵鼓勵他,請他嘗試多盡一點力突破自己的局限時,他以自由意志選擇不斷地去嘗試,他的態度不同了,因為他比之前更認真,而且取得更好的成績,臉上綻放滿足的笑容,這份滿足感是完全不同的。同樣的,我們在職場工作上、在與他人的人際關係上,如果認為自己只要盡應盡的責任就好,我們是無法突破自己的,除非我們願意走第二里路。

親愛的兄姐,耶穌教導祂的學生;走第一里路是被人逼的,走得不好,或許還會被責備和處罰,但是走第二里路是自主的,是為著關懷別人的需要而作的。這兩里路所行的路程雖然一樣,但意義卻是完全不同的。在工作上,我們多少時候不停地在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公司的不公平、學校的不公平,每當完成應份的工作,就以為自己已是多麼的偉大,做得略有不足,又似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工作態度下工作,試問如何能活得快樂呢?如何取得成功呢?嘗試去走第二里路,這是自由的第二里路,是換來成功與喜樂的第二里路。這或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另一層體會吧。

在路得記裡面,我們看見摩押女子路得,她的丈夫已經死了,她原本可以留在本鄉本地,再找一個丈夫,重新開始她幸福人生的第二春。但她卻選擇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跟隨著她那也一樣是寡婦,卻已經一無所有的婆婆在一起。摩押女子路得不關心不追求自己的幸福,卻願意以關心、安慰來陪伴照顧著她那位一無所有的可憐婆婆,甘願千里迢迢跟著她從熟悉的摩押地回到陌生的伯利恆,在那邊她們的產業已經全都沒有了,路得就有跟在波阿斯的工人後面,在
他們收割的時候跟在後面,撿那個遺下來的麥穗,用撿來的一點食物,和婆婆辛辛苦苦的過日子。  

拾麥穗,是上帝為可憐的窮人及孤兒寡婦所立下的一個律法條例,說,當你在收割莊稼的時候,不要回頭把那些遺落下來的穀粒撿得乾淨,要留給那些窮人,那些貧窮的孤兒、寡婦、寄居的人。上帝的這條律法記載在申命記,也是最早的社會福利制度,照顧到這些有需要的人。可是在路得記告訴我們,波阿斯做得比這個更多一點。他看見路得這位外邦女子和他孤苦無依的婆婆,他非常同情她們,所以他暗中吩咐他的那些長工,不但不要斥喝跟在後面撿穀子的人,而且偶爾刻意的、暗中的,抽出一些麥穗來,丟在後面讓路得撿。

他不是公然的給她一些東西,他顧全她的自尊,很有愛心的做法。所以這個是比律法要求的做多一點,多走一里路。不只如此,波阿斯甚至為路得盡了近親的責任,這近親的責任是一個家族裡,若有兄弟娶妻沒有孩子就死了,他同族的兄弟就要娶這位寡婦,生了第一個兒子,名分算是那位已死弟兄的孩子。波阿斯不僅幫路得的前夫贖回他們原先已經賣掉的產業,還娶了路得,生的孩子是前夫的,將來產業也是這孩子的。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上帝揀選波阿斯跟路得生的後代子孫,成為以色列的君王。我們知道,波阿斯跟路得生了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耶西是大衛的父親;大衛王的父親。在這事上讓我們看見上帝在這裡安排的就是這樣。大衛的作王,他建立的以色列國,是用來作天國的代表。一個天國的子民,應該有這樣的素質,有這樣的品質,就是肯多走一里路的心。

主耶穌希望我們不再被律法束縛,而是用慈繩愛索牽引我們,所以祂希望我們能多走一里路。祂不希望我們用「像給牲畜嚼環轡頭勒住」才能夠馴服,祂希望祂用「眼神」就能夠帶領我們。這是詩篇三十二篇第8節、第9節的話,祂希望祂定睛在我們身上,勸誡我們,『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必用嚼環轡頭勒住牠。』多走一里路,正是天國子民的樣式,也就是願意比該做的做多一點,比該盡的責任多盡一點,就是這樣的一個原則。

弟兄姊妹 ,牧師相信要做到多走一里路的屬靈原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所身處的社會都告訴我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合理的。然而,主耶穌的教導卻與眾不同,祂叫我們愛,這愛包括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主耶穌要我們以愛相待,無論對方是你所愛、或是你所不喜愛的,仍然要愛。

一個事奉神的人,會面對很多挑戰及衝擊,然而,我們需要持守著一份堅持,就是有願意為主多走一里路的心志,那麼,我們的事奉必然更順利。各位,牧師相信為主多走一里路,是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應有的表現,試想,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多走一里路,那麼,我們的家豈不是一個更和諧的家?我們的教會豈不是一個更充滿愛的教會嗎?

發表於2013/02/17 07:09 (9911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