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路加福音02章41-52節:沒大沒小的耶穌
|
沒大沒小的耶穌
路加福音02章41-52節
廖恩諭 神學生(台神)
2019.1.27 |
前言:我的走丟經驗
各位兄弟姊妹平安,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有沒有跟大人出門結果走散迷路的經驗?我自己有一次很難忘的經驗。
一、耶穌一家的經驗
在耶穌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也曾經發生和父母走散的事件。不過當他的父母找到耶穌的時候,他的反應卻和一般的小孩很不一樣,沒有哭鬧、沒有害怕,我們會覺得很奇怪。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經文。
這個故事發生在逾越節的時候,會有逾越節,是因為以前猶太人為了慶祝上帝拯救他們的祖先離開埃及,所以依照律法,猶太的男人都要回到耶路撒冷來守節,但是對女人沒有特別規定。不過馬利亞仍然每一年跟約瑟從拿撒勒走路回耶路撒冷守逾越節。整個路程需要走三天。
另外在第二章22節有提到,約瑟和馬利亞依照摩西的律法帶嬰兒耶穌到耶路撒冷,將頭生的孩子獻給上帝。雖然他們很窮困,只能用最低的標準,就是兩隻鳥來獻祭。從這兩件關於約瑟家庭的記載,就能看出約瑟和馬利亞是用實際行為,作出對上帝的虔誠。這樣父母的表現也會影響小孩對信仰及生活的態度。而耶穌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
到耶穌十二歲的時,耶穌跟他的父母到耶路撒冷。猶太人認為,男生13歲已經是開始需要負責任的成年人,在今天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在12歲的時候,其實就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他已經不只是一個小孩,除了即將成為成年人,耶穌也要讓人人越來越了解他真正的身分。而透過今天走散的事件中,耶穌將帶給約瑟與馬利亞過一個很特別的逾越節。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才在親屬和熟悉的人中找他,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看到43到45節,逾越節結束,約瑟一家和一起來耶路撒冷的親戚朋友準備要回拿撒勒的時候,約瑟和馬利亞沒看到耶穌,以為耶穌和同行的其他人走在一起,因為那個時候人很多,所以他們沒有特別去找耶穌。不過走了一天,他們越想越不對,開始在認識的人中找耶穌,但是都找不到,最後決定回去耶路撒冷去找耶穌。
不過,因為耶路撒冷是一個大城市,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一個小孩是很困難的,約瑟和馬利亞越找心情越緊張,尤其在耶路撒冷來往的人很複雜,像台北一樣。
看到這裡,我想到我小時候,經過警察局前面,都會看到公布欄貼很多協尋兒童的照片,那個時候台灣有很多人蛇集團在誘拐小孩,每次我看到那些協尋告示都會很緊張跟害怕,然後就把我爸爸媽媽的手牽得很緊。兩千年前的耶路撒冷一定沒有比20年前的台灣安全,所以馬利亞肯定很擔心耶穌在這個大城市的安危。
二、耶穌的反應
到了第三天,約瑟和馬利亞好不容易找到耶穌,但是耶穌不是跟小朋友玩到忘記時間,也不是找不到爸爸媽媽在哭哭啼啼。你們想,十二歲的耶穌走丟的時候,到底在幹什麼?耶穌竟然是坐在聖殿,跟老師在討論上帝的真理。48節寫,約瑟跟馬利亞看到這個情形就「很驚奇」。我想比較淺白的意思是他們很「傻眼」。
如果用現代的例子,比如說我們教會的小朋友,爸媽帶他們來上主日學,然後禮拜結束的時候,爸媽先走下去樓下要回家,然後發現小朋友很久都沒下來,就到六樓主日學找,甚至對面公園都找不到,最後在牧師的辦公室找到,而且他不是在玩,是在跟牧師討論今天的講道內容。不知道作父母的會是用什麼心情看待這件事?是高興自己的小孩對信仰好認真,還是感覺這小孩今天很奇怪、不正常? 不正常的意思是,跟其他小孩的行為相比,或者跟他平常的表現不一樣。而且小孩耶穌接下來對約瑟和馬利亞講的話更加誇張。
試想,如果是我自己很緊張的在找小孩,然後我的小孩還敢這樣沒大沒小的回答我,我可能不只傻眼,可能會想把他...好好教訓一下。
其實,耶穌在49節問馬利亞這個問題:「為甚麼找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裏?」這個問題是耶穌在路加福音中第一次開口講話,耶穌的回答,就清楚顯示他和上帝的關係,也是這個故事的重點。
首先,耶穌講的這個「必須」,也常在路加福音出現,這個詞使用在揭露「耶穌來世上要做的事」。(13:16、21:9、24:7)
這個詞在聖經也有不同的翻譯,比如「的確」、「應該」等等,但是都有「上帝的確成就、完成的狀況」 的意思。
所以「必須」的後面會說或表達跟耶穌事工有關的事情。這樣「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裏?」是代表什麼事情呢?我們還記得耶穌是在什麼地方回答馬利亞這句話?是聖殿。
馬利亞講「你父親」和我很傷心,耶穌於是順著她的講「我的父親」的家,馬利亞所講的是指約瑟,不過耶穌卻要說的是:聖殿是耶穌、他的父親就是上帝的聖殿。這是耶穌第一次明確表達「上帝是耶穌的父親」的時候。
第二點,我們繼續來看到46-47節,猶太人有一種文化,就是會在聖殿教導少年人討論上帝的真理。而以常理來看,應該是作為學生的人會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是在這個故事哩,反而是學問淵博的老師對兒童耶穌所回應的聰明表現,感到驚奇。這邊老師的反應,跟路加福音後來,對於耶穌的身分感到驚奇的人,反應一樣。(8:56、24:22)
原來耶穌是在聖殿這個作為「教導的象徵」的地方,要說:耶穌並不需要被人教導,因為祂的智慧高過人,反而是祂從上帝那邊來,為的是上帝要親自教導我們人。
不只是這樣,耶穌對於象徵「我父的家」的聖殿,有非常大的責任感。因此我們在後面19章會看到猶太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將聖殿變成犯罪的地方,憤怒地推倒商人的東西,是因為聖殿是向上帝禱告的地方。
另外在2章52節也講到耶穌的智慧。耶穌的智慧,是出於祂看重天父的事。我們有像耶穌一樣看重現今的聖殿,也就是我們的教會、以及我們的內心的聖殿嗎?有把它作為一的教導、禱告的地方嗎?這是值得我們思想的一個問題。
三、馬利亞的回應
不過,我們看到了馬利亞對耶穌作為的反應,對比耶穌出於神的智慧,她難道不知道她所生的兒子是上帝的兒子,難道她不知道耶穌誕生在人世間的目的嗎?
其實,作父母的,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心裡在想甚麼嗎?作夫妻的,能完全了解晚上躺在旁邊睡覺的另一半心裡在想甚麼嗎?有人可以完全了解自己的工作、信仰、甚至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嗎?但是,你依然會願意花時間,花精神與心力,去陪伴對於你而言重要的人。這是為什麼嗎?因為這是出於愛。
馬利亞雖然從天使對她說話的第一天起,就不能完全理解她即將懷在肚中裡這個寶寶的事情。但是他出於對上帝的信心、對上帝的愛,來順服上帝的旨意。
但是,順服上帝的旨意不代表事事順利。西面對馬利亞預言說,這個孩子會成為許多人毀謗、辱罵、羞辱。將讓馬利亞的心如被刀刺透。甚至到後來耶穌長大成人,在傳道所講所作的一切,我們看到馬利亞依然無法都理解,不過她仍然把這一切事都存在心裡不管是還沒懷耶穌之前天使對她講的話,或是牧羊人看到小耶穌誕生時講的話,馬利亞都將這些事存在心裡,反覆思考。
我自己在準備這篇講道篇時,是我太太懷孕八九個多月,預備生產的時候。我揣測馬利亞的心情,很難想像馬利亞是如何有勇氣看待這些事。我想作父母的很難會接受說,你的小孩被預言說,他長大以後會被人攻擊、毀謗。
而我現在剛開始作新手爸爸、沒日沒夜照顧小孩的這個時候,我想起我小時候、青少年時,常常作出讓我爸媽很傻眼、甚至很煩惱的事情與決定,但是爸爸媽媽總是不斷以支持、鼓勵,耐心地教導我,他們也像馬利亞一樣將發生在小孩身上,這些無法明白、處理的事情放在心中,常常為我禱告。因此我可以想像馬利亞的處境是更加辛苦、困難。
直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馬利亞總算了解,上帝賜給她的這個兒子,是上帝的兒子。而耶穌「必須」走上這條上帝為耶穌預備的這條路。因為天父上帝愛我們,就算我們是不聽話、使上帝傷心難過的小孩。
四、結論
a、天父─耶穌─我的關係
在今天的故事,我們可以從12歲耶穌身上看到,耶穌降生在世上的意義,也就是上帝愛我們的記號。去年的聖誕節很快地,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大家還記得那時候我們全教會還很忙碌準備在聖誕節的活動。雖然聖誕節總是很開心,但我希望在聖誕節過後,大家繼續在心中反覆思想,天父與耶穌關係是如何的、而我又是如何看待我與天父的關係。
b、學習馬利亞的信仰態度
馬利亞她雖然種種疑問暫時得不到解答,但她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
在這個步調很快的時代,人人要求別人「我的需求要馬上得到滿足、我的問題要馬上得到解決」。大家在這樣人與人的相處間,喘不過氣來,似乎不這樣做就會被時代淘汰。不只是對別人,我們也這樣對待自己,但是當我們的欲求被暫時的滿足,過不了多久,我們的心又空了,這個黑洞甚至會越來越大。。
而馬利亞一樣是人、一樣有處理不來的時候,她卻是以用信心,來盼望等候上帝的作為,這樣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的難題,而不是要上帝馬上解決我的問題,滿足我的需要。
c、尋找真實的耶穌
當我們想到耶穌,腦中是不是有一個圖像?像這種?白人耶穌?不只是外表的想像,我們也有各自自己對耶穌的了解。
去年年底的選舉和公投,不知道大家對於選舉公投結果是高興還是失望?是高興選出很棒的人,我們要有燦爛光明的未來了!還是上帝怎沒有照我的意思,讓優秀的人才當選?而我們生活上是不是有過:上帝怎麼沒有照我的祈禱的要求實現,或是埋怨為什麼上帝讓我遇到這種事情?上帝你「搞錯了作錯了吧」?「你是不是「迷路、走丟了」?
其實我們常常以為上帝走丟了,其實走丟的是我們;我們又常常以為,我找到了上帝、真實的上帝,其實是走丟的我們,被上帝找到。
不管是猶太人、或是現在的大家,大家所知道的耶穌的形象都是不完全的、破碎的圖像。甚至帶有我們自己想像中,不符合耶穌樣貌的元素在裡面。路加福音要告訴我們,在政治上,不只是耶穌時代的羅馬政府,或是我們剛選出來的政治人物,都是有缺陷不足的人類,只有耶穌才是真正我們人的盼望。
大家還記得我的講道題目嗎?沒大沒小的耶穌。當馬利亞找到耶穌時,她第一個反應是生氣耶穌怎麼不跟著爸媽走,還對他講話看似沒禮貌。但是當馬利亞冷靜後細細思考耶穌說的話,就知道耶穌說的話不只是在應嘴這樣而已。
我們看耶穌沒大沒小,是因為我們拿我們在世界學習到的錯誤的價值觀,去定義耶穌、限制耶穌在我們身上的作為。耶穌的確也是沒大沒小,因為祂身份裡隱含的豐富及奧秘,是超越我們所想像的大小了。而且,其實考古學家想像的耶穌應該是長這樣,就像一般的中東人一樣。所以最後我要問大家,耶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耶穌到底是甚麼人?我們對他是不是有甚麼樣錯誤的期待與想像呢?
期盼在2019新的一年,,我們教會可以來嘗試像馬利亞,將一切事情放在心中,反覆思想 這樣的心志,使後埔教會成為合天父心意的家。也盼望每一個人也將自己的內心成為天父的家,用一生的時間來思想、等候上帝的旨意,找到真實的耶穌,用生命真實地與祂相遇。
發表於2019/03/10 14:21
(6651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
(必填)
|
標題
|
(必填)
|
電子郵件
|
(不顯示)
|
個人網頁
|
|
內容
|
(必填)
|
驗證碼
|
|
|
看不清楚,換一張
|
|
|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