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約翰福音12章23-26節;一粒麥子的生命

http://www.hpch.org.tw/photo/Photo.ashx?name=4e4c1448-604e-4776-871b-ed59ab69e641.jpg&photos=a67e5813-ddd7-4add-8a91-f171488732c6&category=2a6ebc6e-47d3-481f-afd7-ebf4de96ff16&id=90c3bac0-d4be-4980-bb5a-fe0f6d63ee01
 


一粒麥子的生命                              

約翰福音12章23-26節
莊嘉信牧師

2022/03/27
兄姊!大家平安!今日舉行清明思親敬祖,全教會聯合追思禮拜。在這個主日,我們要共同來追思,在主裡已經別世的親友,期待藉著他們美好的信仰腳蹤,能夠激勵我們更加剛強壯膽,歡喜來奔跑這條天路。

人從出生到死亡,這段在世間的旅程,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在約翰福音六章63節,主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因為,人的生命是上帝的一口氣,讓我們成為有靈的活人。所以,台灣俗語說:『人吃一口氣』,確實是這樣,那口氣若離開,人的肉體就會塵歸塵、土歸土。兄姊!在基督教的信仰,我們相信,人是上帝所創造,人的靈既然是從上帝來,將來肉體歸土之後,靈也要回歸到上帝那裡。當主耶穌要上十字架之前,祂告訴門徒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哪裏。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約翰福音十四章1-4節)在所有的宗教當中,只有主耶穌明確的告訴世人:祂能為我們預備地方,並且將來還要來接我們到祂那裏去。所以,基督徒面對死亡,無須憂愁,不用過分傷悲,因為知道,有一天我們必定要在主耶穌那裡,歡喜再相見。

親愛的兄姊!人的生命既然從上帝來,將來靈魂也要回歸上帝那裡,那麼,在出生與死亡的這段日子,我們的一生,就像一段旅程。請問,你如何看待這段旅程呢?你又如何規劃這段旅程呢?詩篇九十篇9節,詩人這樣說:『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祢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因為人生實在充滿許多艱難、勞苦,好像只有那些不懂事的嬰幼兒才能無憂無慮,笑得很開心;但是,當他們開始學習成長之後,就要面對許多艱難的挑戰了。前幾天,牧師看了國小一年級學童的作業,哇!好難喔!這麼小就要學這些很難的功課,真的很辛苦。但是,沒辦法,這就是成長必經過程。是的!兄姊!人生的每一段成長過程,都是很辛苦很艱難的。人的這一生真不容易啊!年輕有年輕的煩惱,中壯年有中壯年的煩惱,老人有老人的煩惱。結婚有結婚的煩惱,單身有單身的煩惱。沒有例外,每個人的一生總是要面對許多艱難痛苦。請問,你如何看待你的一生呢?是人生如苦海,充滿勞苦愁煩呢?是空虛的空虛,認為這一生是個錯誤呢?還是歡喜快樂,榮耀得勝的一生呢?親愛的兄姊,你如何看待你的一生呢?你對人生的看法會決定你怎樣過這一生。

基督教對人生的看法,和其他宗教非常不一樣。因為基督教對人生的看法,是先從“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來思考。然後再回頭來思想:我如何才能“活出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這和中國的聖人孔子所想的完全不同,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連怎麼活都不知道了,何必浪費時間去想那些死後的事呢?但是,基督教的信仰卻是:『不知死,焉知生。』意思是:如果你不知道死後要去那裡,那你這一生也無法活出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是主耶穌對生命的看法,

當祂面對前頭艱難的十字架道路,祂如何看待祂這一生呢?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背景是受難週的頭一天,主耶穌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眾人用歡迎君王的方式來迎接祂,許多人期待耶穌來做以色列的王,耶穌卻知道,祂來是要完成上帝的使命。許多人這一生,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以致活得渾渾噩噩,不知為何而活。兄姐!你知道,創造你的上帝放在你生命中的使命是什麼嗎?主耶穌很清楚的知道,祂的活和死,都是要顯明上帝對世間人的愛。所以,當那些希臘人來見耶穌之時,耶穌宣告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12:23)

兄姊!人活在“時間”中,在有限又短暫的這一生中,你如用運用你的時間呢?在人生的重要時刻,你是否做出最有價值的抉擇呢?當人以為主耶穌要為自己得國的榮耀時刻到了,但主耶穌卻知道,這是祂要進入上帝的榮耀時刻,祂的人生要在這個上帝為祂所預備的時間表裡,進入上帝的榮耀。面對眾人所期待的、熱心擁護祂當王的榮耀,主耶穌所選擇的,不是自己的榮耀,乃是上帝的榮耀,就是十字架的道路。

兄姐!有限又短暫的這一生,我們常常要面對許多艱難的抉擇,常常要思考自己未來人生的路要如何走下去。不認識上帝的人,選擇以自己為中心,努力爭取自己的榮耀。然而,到最終,即便賺得全世界,面對死亡,也要全部放下,虛空的虛空,什麼都帶不走。但是,認識上帝的人,要記得,我們的人生是要跟上帝的時間表相會。我們這一生要參與在上帝的作為中,當我們願意回應上帝的呼召,順服上帝的旨意,就會看見人生即使勞苦愁煩,但是上帝有夠用的恩典慈愛,讓我們一生一世能夠歡呼喜樂。因為,當上帝的作為彰顯在我們身上,當上帝的心意藉著我們這一生來完成的時候,那就是一個榮耀的時刻。

為什麼這樣說呢?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耶穌用一個比喻:「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兄姐!人之所以懼怕死亡,乃是認為死亡就代表一切都結束。但是,主耶穌卻說:人的生命從上帝來,肉體是暫時,靈魂卻是永遠不死的。所以,不要懼怕死亡,因為生命不是到死亡就終結,乃是藉著死亡,產生更多的生命。這種對生命奧秘的認識,世人根本無法明白,只有從上帝來的主耶穌,才知道生命真正的奧秘。通過麥子的比喻,主耶穌告訴我們: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看似死亡,卻不是真正死亡,因為生命是具有突破死亡的爆發力,當時候到了,它要超越死亡,結出許多子粒來。這種對生命奧秘的看法,是突破時代性的,從來沒有人這樣說過,只有主耶穌,因為只有耶穌是從上帝來的,祂深知生命的奧秘。

兄姐!主耶穌不只這樣宣告,祂更是實踐祂的宣告。當祂在十字架上完成上帝旨意,果然,照祂所說的,第三天從死裡復活,耶穌死而復活,活活見證,一粒麥子的生命必須通過死亡,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因此可以供應、餵養許多人的生命,更是藉此來榮耀上帝。所以!基督徒面對死亡,不是恐懼,不是憂愁,乃是榮耀的時刻到了。

兄姊!一粒小小的麥子,它的外表毫不起眼,就像我們這個人,很軟弱很卑微,但是,上帝卻在麥子的生命裡,蘊藏著強大的生命力。然而,這個生命力若是存在舒適的環境中,不肯落在地裡死了,就仍舊是一粒而已,無法供應餵養人。麥子必須完全被埋在地裡,經過死亡的摧殘,經過土壤層層擠壓逼迫,歷經千辛萬苦,讓堅硬的外殼破裂,完全破碎,不再是一粒麥子了,此時,生命卻產生奇妙的變化,它結出許多子粒來,生命的生生不息就是由此而誕生。

兄姊!每一個基督徒都盼望得到上帝豐盛的祝福,然而,你是否仔細思想過:上帝的祝福是通過生命層層考驗、不斷地磨練、試煉,生命才能長長成熟。就像那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必須經過許多艱難、挫折、壓力,才能脫去硬殼,讓能結出許多子粒的生命大爆發。

兄姊!麥子的生命力是本能,同樣的,承受艱難也是人的本能,因為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就讓生命具有承受壓力、艱難、忍耐力的本能,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況且,在苦難的磨練中,有上帝豐盛的恩典慈愛扶持。上帝的愛是生命成長的原動力,祂安慰、扶持、鼓勵、幫助,讓我們的一生因活在祂的恩典中而充實喜樂。

主耶穌又說:『愛惜自己性命的,就喪失性命;那恨惡自己在這世上的性命的,要保全性命到永生。』(約12:25)兄姐!麥子的生命,必須落在地裡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不然,仍舊是一粒。同樣的,人唯有勇敢地面對人生的艱難,才能將蘊藏在內在強大的生命力釋放出來,讓生命生生不息。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若是不肯放下自己,不願承受磨練,就是愛惜自己,愛惜自己的麥子,一粒仍舊是一粒;而那願意承受壓力的,卻要結出許多子粒來。這就是主耶穌所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恨惡自己在這世上的生命,要保守生命到永生。「愛惜」和「捨棄」,是一種意願,是不能強迫的,這是一個決定,一個抉擇。主耶穌自己也親自作過這種抉擇。當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經歷艱難痛苦的掙扎,甚至汗如血滴,就是禱告到毛細管都破裂,可見承受的痛苦之深。祂向天父祈禱說:「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26:39)。

兄姊!順服是一個抉擇,是一個很艱難的抉擇。每一次選擇放下自我的喜愛,去順服上帝的旨意,都像被釘在十字架上,非常痛苦。然而,十字架卻是進入上帝榮耀的道路,也是把上帝大能的生命力釋放出來的時刻。主耶穌用祂自己的生命,向我們顯明:人可以以信心和勇氣來回應上帝的呼召,勝過環境的壓力,十字架的道路,正是卑微軟弱的人,邁向上帝榮耀的唯一道路。

兄姊!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如果我們選擇舒適平穩,日子很容易過,但一粒麥子仍舊是一粒,僅僅一粒而已。但如果我們選擇,緊緊跟隨上帝的路,那是有山有谷,有曠野有風浪,路程是辛苦艱難有壓力的,卻是走在流奶與蜜之地。當我們在追思過往

前人時,回憶、觀看他們所走過的路,我們也必須做出決定,在有限又短暫的人生裡,我們是否願意依靠上帝,做出最有智慧的選擇呢?

每一次,當我們選擇願意把自己微小的生命投向上帝,願意勇敢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在上帝的旨意中,那麼,我們正在進入上帝榮耀的時刻裡,將今生與永世連結在一起。因為主耶穌這樣應許我們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6)因為麥子的生命並不是為滿足自己的,乃是服事的生命,是要供應、餵養、滋潤許多人生命的服事。

3月21日的新眼光讀經本有介紹甘為霖牧師夫婦在台灣的服事,他們用心愛台灣,至少留下三大貢獻給台灣人。

1. 為了愛台灣,三次來台灣宣教。
1871~1878年,甘牧師第一次在台宣教,從南到北,從平地到山地,從漢人到原住民,設立今日台南東河的吉貝耍教會(1871年)、苗栗鯉魚潭教會(1872年)、台南白水溪教會(1874年),1878年返英休假。1880~1887年,甘牧師再次來台灣,除了巡視各地教會,也設立牛挑灣教會(1885年)、澎湖馬公教會(1886年)、彰化教會(1886年)。1887年,他利用回英國機會,籌募盲人事工基金和英國聖經公會浮凸版聖經資源,第三次來台灣後,在1891年設立「青盲學」,並成功轉由當時政府接續經營。

2. 留下三本愛台灣的著作。
《台灣佈教之成功》、《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和《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窺見百年前福爾摩沙原貌,也驚嘆400多年前,上帝就讓福音種子撒在台灣。

3. 保持三項紀錄,至今無人能及:
他是首位抵達日月潭、澎湖和蘭嶼的宣教師;第一位從事台灣盲人教育;他於1913年出版《廈門音新字典》(俗稱《甘字典》),這本字典出版已經超過一百多年了,至今仍是學習台語的最佳教材。

親愛的兄姊!一粒麥子的生命,可以是“仍舊一粒”,也可以是“結出許多子粒”。請問,你要“仍舊一粒”?還是要“結出許多子粒”?要知道,人生的終點站,不是死亡,乃是通過死亡進入永生,請問,你用什麼來連結你的今生和永世呢?主耶穌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求主提醒我們:人生最大的遺憾和懼怕,不是死亡,乃是有一日到主耶穌那裡,“仍舊是一粒!”那就錯過了上帝要給你的真正祝福。求主幫助!生命不要“仍舊是一粒!”,乃是要“結出許多子粒來!”我們要揹起自己的十字架,勇敢面對生命中各種艱難的壓力、爭戰和挑戰。務必相信上帝有夠用恩典,祂的恩典慈愛永不離開。只有對上帝而來的源源不絕愛,才能幫助我們剛強壯膽,堅定、勇敢地,活出上帝所要祝福的豐盛、精彩、美好人生。
發表於2022/05/07 15:35 (4627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