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聖地走一遭《三十三》
永遠不能剪除的名‧亞發森紀念館
*******************************************************
後埔基督長老教會---林潔美牧師 撰文╱林頌典 攝影
3月10日上午十點,我們來到亞發森紀念館,這是一座為了紀念六百萬的猶太人,被德國希特勒屠殺的世紀大悲劇。一進去,感覺就非常地沉重。在這座猶太人殉難紀念館裡,我們看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及大戰期間,猶太人在德國占領區內,被屠殺的慘狀,幾乎全部是被關進煤氣室窒息而死。所有的照片,據說是德軍當時所拍照存留下來的。許多受刑者,不論男的、女的,在受刑之前,先脫光衣服,窒死之後,再用火葬。像這種集體大規模的屠殺,實在慘絕人寰,令人看了都怵目驚心。

因著這次的世紀大悲劇,引起全世界對猶太人的關注與同情,也促使了以色列在戰後迅速復國。1948年,以色列復國後,1953年8月就在國會中通過【紀念殉難者及英雄法令】,而執行此法令的其中一個途徑,就是斥資於1957年建造了這座猶太人殉難紀念館。
這座猶太人殉難紀念館,又稱為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建在耶路撒冷新城西郊的追思山上,靠近以色列國父許爾的陵墓。希伯來文的名稱Yad Vashem〈亞發森〉,取自以賽亞書56章5節:「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館內主要參觀的地方有;
一、歷史展覽館:歷史部份主要分五個主題:反猶太主義、集中營情況、大屠殺資料、猶太人反抗及戰爭的結束。館內主要將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直至盟軍勝利為止,在各處遭遇的逼害,及受大屠殺的遺物與圖片展示出來;也收錄了好些來不及長大的兒童,所寫的短文、圖畫和日記,雖殘破不完整,卻留下了他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讓世人知道。此館於2006年時遷到新建的場地,共有十二個展示室,透過電視螢幕播出相關新聞紀錄片,及倖存生還者的血淚見證,令人黯然神傷,深深憐憫上帝選民所遭遇的不幸。

二、殉難兒童紀念館:為紀念600萬名被屠殺者之中,有150萬個是兒童。館內漆黑一片,以多塊玻璃建築,利用玻璃複雜的折射原理,將一隻燭光折射成無數小燭光,有淒咽的錄音聲音,不斷重複讀出受害兒童的名字和年齡,令人心酸。
三、悼念館:黑暗大廳裡,有一團稱為永恆之火的的長明火炬,日夜舞動著它的火焰,火焰正中間開一小洞,有光照入。用此象徵一方面提醒來訪的人,不要忘記這個世紀大慘劇,千萬不可再重滔覆轍了;另方面也提醒猶太人焚而不毀,堅忍的精神要永存不滅。

四、義人公園:在路的兩旁種植了不少樹木,每顆樹都有一個名牌,用以紀念曾經不顧自己安危,甚至犧牲生命;在不同地方伸出援手,協助猶太人逃難,拯救及保護猶太人不致被屠殺的英雄們,包括廣為人所知的辛德勒和「密室」一書的作者彭柯麗。導遊張牧師指著一顆樹說,那顆就是彭柯麗女士親手種下的樹。想起讀了好幾遍的「密室」;彭柯麗,這個勇敢的女性,內心不禁一陣激動,換成是我自己,我有這種勇氣為不認識的人做出這樣的付出,這樣的犧牲奉獻嗎?難怪在登山寶訓之中,主耶穌會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5:10〉 他們真的活出基督。

走出紀念館,心情依舊沉重,想到這裡同時並存留著人類殘暴貪婪的野心和為義捨己,無私的愛和勇氣,內心激盪不已。無法明白,為何有人能如此殘酷冷血凶惡如魔鬼,又為何有人肯捨身相救,愛人如己之心純良如天使。魔鬼積極殘害上帝子民,天使積極援手保護援助。人世間的善惡之爭永不停,真要直到主再來的那日,善惡才能分出一個勝負嗎?
回頭再望一眼亞發森紀念館,低頭沉思,想到希特勒悲慘下場。頓然有悟,是啦!善惡之分何必等到主再來之時?惡怎能與善相爭?眼前這座紀念館不就是明証嗎?不覺想起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這座紀念館,堪稱為信望愛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