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約翰福音20章24-29節:多馬的信仰心路
|
多馬的信仰心路
約翰福音20章24-29節
莊嘉信牧師
2018/4/8 |
兄姊!大家平安!今天就是上帝所要祝福的日子,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要從上帝的話領受滿滿的恩典和祝福呢?請打開你的心門,主耶穌要進去,聖靈要將恩典的油豐豐富富澆灌在你心田。今日就是恩典的日,你饑渴的靈要得著滿足,如果你帶著很多問題,很多困擾,你的心為這些難處憂傷,你要祈禱上帝將你背起來,連你的重擔都一起背起來,就像老鷹爸爸背著牠的孩子,展翅飛到高空上。當你放心將自己交在上帝手中,你要看見,承擔這些重擔壓力的,不再是你自己,而是愛你的阿爸上帝。你要看見,上帝將你所有的重擔壓力全都背在祂身上,祂帶你展翅高飛,當你高過你的難處,你就能超越過你的難處,勝過你的難處。兄姐!在上帝豈有難成的事;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牧師曾提醒過,今天再說一次,兄姊!請記得這句話:『不要擴大你的問題,要把你的上帝放大。』
兄姊!每個人在每一日的生活中,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處理解決,不要怕!上帝的恩典絕對夠你用,遇到困難時,不要先想這困難好大好難啊!或者想,我不行,我不能!請把眼光注目你的上帝,你要先想:我有全能上帝作靠山,我的天父老爸一定能幫助我,也必定會幫助我。兄姐!環境會使我們驚怕,然而,當我們把眼光注目在全能的上帝身上,當你把你的上帝看得越大 問題就會變得越小。我們用上帝的眼光看事情,就看見每一件情發生在我們身上,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為要磨練我們,磨練我們,都是要讓我們得幫助,成就他在我們身上榮耀、美好的計畫。兄姊!你的信心有多大,你的上帝就有多大,那裡有信心,上帝就在哪裏動工。我們的信心從那裡來?我們的信心從上帝的話語來,我們要得著 新的信心和力量,就要注意聽上帝的話,上帝確實要幫助我們,讓我們成為生命的得勝者,你要看見上帝在你身上所行的神蹟奇事是以前所不曾發生過的。
今天,牧師要用約翰福音20章24-29節,來分享關於多馬的信仰心路,在信仰道路的追尋中,或許很多人都像多馬一樣,有這種從懷疑、到親眼看見的確信,的這段心路歷程,這是很寶貴的。現在讓我們從多馬的信仰心路,來思考復活主對我們的意義,以及我們個人的信仰心路。
多馬,是一位非親眼看見、親手摸到,就不肯相信的實証主義者,主耶穌在復活後的第一天晚上,就來到門徒平素聚集的地方和他們見面,結果,多馬郤缺席了。約翰福音說:「那十二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約翰福音20章24節)當眾門徒聚集在一起,看見復活的主耶穌向他們顯現時,為什麼多馬卻不在場,以致錯過了和復活主見面的機會呢?聖經並沒有明確的說明。但是,從他後來又回到門徒中間,看出來他並非膽怯害怕,急著想和耶穌門徒劃清界線的人。
事實上,約翰福音書記載,當耶穌聽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打算要去伯大尼的時候,多馬的反應是:「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約翰福音11章16節)可見,多馬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懦弱膽怯的人,相反的,他還頗有視死如歸的精神呢!
然而,也是從聖經這句話讓我們看出,多馬的思想比較趨向灰色的、消極的、負面的,他實在是一位屬世的悲觀主義者。因此,在他看來,十字架就是最後的結局了,既然,耶穌已經被釘十字架,死了,埋葬了,那麼,所有的希望當然也跟著耶穌的埋葬,都結束了。
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實,讓多馬所有的信心、希望都破滅了,他實在太傷心了,以致他寧願一個人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絕望痛苦,也不要和其他門徒相聚,共同分擔彼此的悲傷。結果,當耶穌來到他們中間時,他郤不在場。
當其他的門徒興奮的告訴他,耶穌已經復活的消息時,他不肯相信。因為,耶穌復活,對於一個重視現實,且又是一個悲觀主義的人來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難以置信的事情。雖然,多馬曾經跟隨耶穌三年,看過耶穌所行的許多神蹟奇事,但是,他還是不肯輕易相信。於是他提出一種很科學、很精確的方法,要來驗証查明這件事的真偽。多馬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翰福音20章25節)
兄姊!如果耶穌真的復活,那麼,祂復活的身體,當然還是會留下當時被釘的傷痕,多馬就像一個精明幹練的法醫要驗屍一般,他要求用這種科學的方法,從各方面加以檢查、驗証、辨明事情的真偽,他要求如此來辨認耶穌的身體,以確認祂是否真的復活。聖經上說:「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裏,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您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翰福音20章26節)
對於多馬的滿腹懷疑,耶穌並沒有半句責備的話,反而為了要解除他心中的懷疑,耶穌就再次的向門徒顯現,並且在眾門徒面前,答應讓多馬親手觸摸來辨認真偽。
耶穌向多馬顯示祂手上的釘痕以及肋旁被槍刺的傷痕,以此証明祂確實是被釘在十字架死了的耶穌。並且,現在祂也照著所應許的話,確實從死裡復活了,現在就站在多馬的面前,要讓他親手檢驗証明。兄姊!主耶穌以祂無罪的身體,甘願被釘十字架,祂用完全的愛來證明,只有真實的愛能夠勝過世間諸罪惡。並且,上帝要用祂全能的手突破被罪惡控制的死亡陰府,上帝使耶穌從死裏復活,不止彰顯了祂的大能,也表示相信祂的人也都要這樣,和祂一同復活。
多馬要求看耶穌的傷痕,這是驗証這人是否真的是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死而復活。有許多基督徒也像多馬一樣,對基督的復活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從各方面加以檢查、驗証。耶穌不但願意接受這些挑戰,祂也主動叫他們來看來摸。但是,對於那些驗証的人,耶穌提出一個要求:「不要疑惑,總要信。」
一切的檢查、驗証,都是要証實這個信仰的可信度,這樣的檢查、驗証才有意義,否則就會變成信仰的阻礙。因此,當多馬與復活的主耶穌面對面時,他完全順服了。活活的主,站在他面前,就是最好的明証,多馬的態度立即從懷疑轉變為相信,從否定轉變為肯定,因此,他說:「我的主,我的上帝。」(約翰福音20章28節)忠實的告白他的信仰。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章29節)如果我們以為耶穌這句話是在責備多馬沒有信心,那就錯了。因為,雖然多馬的信心是從看見才相信的,但是,耶穌也承認他的信。事實上,耶穌的其他門徒不也都是看見了才相信嗎?那麼耶穌所說的:「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是指誰呢?是指我們。兄姊!這句話是復活的主耶穌,對今日的你我所說的、所勉勵的。在那時,耶穌的眼睛已經從多馬以及眾門徒身上,轉移到此後世世代代的基督徒。祂看見了有一大群的信徒,是從來沒有看見過祂,郤憑著單純的信心就相信祂復活的。耶穌稱讚他們是有福的,這些人指的就是歷代在基督的教會熱心事奉的眾信徒。
從多馬的信仰心路歷程,我們看到他有值得我們警惕與反省,也有值得我們效法與學習的地方。多馬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從基督徒的團契中引退。他寧願孤獨,也不願讓人分擔內心的傷痛。但也由於他沒有和其他的基督徒同伴在一起,以致錯失了和復活的主第一次見面的機會。
不管為了什麼因素,都不要離開教會,離開團契。如果我們離開教會團契,自己獨處,或是尋求一時性的喜樂,就很容易製造機會,讓魔鬼輕易的侵擾我們的信心,使我們對主產生懷疑困惑;也會使我們失去許多福份。那種兄弟姊妹之間彼此分享內心的喜樂,或分擔心中的痛苦憂傷的福氣,是我們在自己獨處時絕無法領受到的。
特別是當我們處在憂傷失意,或遇到挫折失敗,心情低潮時,我們很容易將自己孤立起來,不願意和人接觸,或是尋求一時性的喜樂,以致迷失本性。事實上,在這種時刻,我們更應該尋求教會團契的協助,讓大家同心同意一起為你代禱,因為在大家彼此愛心關懷的代禱中,我們要再與復活主見面。
多馬有兩個優點:
(一)他具有一種不妥協的誠實精神。
他絕不說他不懂的事,也絕不說他不相信的事。嚴格來說,信仰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因為所信的是什麼,將形成我們的人格,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型態。因此,誠實的懷疑比不完全的信仰有著更多的信心。
如果,我們從來不曾仔細思索信仰是什麼?那麼多馬強調「親眼看見,親手摸到」的信仰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停留在「第二手」階段的信仰就像海沙屋,一旦考驗來臨時,不能帶給我們任何的幫助。唯有自己用生命,用生活親自經驗到、體驗到的信仰,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而唯有這種「第一手」的信仰才具有絕對的價值,能夠幫助我們勇敢的面對生命以及生活中的任何考驗與挑戰。
(二)多馬另一個優點是,一旦他肯定了所相信的,他就願意全心全意的順服。
當他說:「我的主,我的上帝!」時,即是表明全心靈的委託,歸順耶穌,從此以後,他要絕對的順服主耶穌的帶領與指引。
有一本多馬傳的次經談到他的一些經歷。雖然只是一種傳說,但是有些相當接近多馬的性格。有一段說到,耶穌升天後,門徒把世界分為好幾個地區,以便分頭前往各地去傳揚福音。多馬抽中印度(印度南部有一間多馬教會),剛開始多馬拒絕,因為自認健康不佳,不宜長途跋涉。當晚,耶穌向他顯現,說:「多馬,不要害怕,你去印度傳道吧!我的恩典與你同在。」但他仍然拒絕,說:「除了印度,任何地方我都去。」碰巧有個印度適商人來到耶路撒冷,他是奉印度王之命來找一位手藝高超的木匠,要帶回印度。多馬正好是個木匠。耶穌找到印度商人,將多馬賣給他。耶穌把多馬找來交給印度商人。商人問:「他是你的主嗎?」多馬說:「是的。」「我從他那裏買下你。」多馬沒說什麼。但第二天清晨,他很早起來禱告,禱告後他對耶穌說:「我願意到任何祢要我去的地方。主耶穌,願祢的旨意成全。」據說,印度的基督教福音,就是多馬傳進去的。
發表於2018/06/11 15:04
(9027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
(必填)
|
標題
|
(必填)
|
電子郵件
|
(不顯示)
|
個人網頁
|
|
內容
|
(必填)
|
驗證碼
|
|
|
看不清楚,換一張
|
|
|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