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太福音09章35-38節: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馬太福音09章35-38節
莊嘉信牧師
2011/12/18 |
《本篇無主日講道錄音》
每年三月的第三主日是台南神學院的紀念主日,我受差遣在此請安報告,並且傳達神學院的異象,可給在座的每一位,盼望都有份參與這個神聖的使命,完成主耶穌基督的交託;「所以恁當去,召萬百姓來作學生,給伊行洗禮,乎伊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馬太福音廿八章19節)
今日,我們所讀的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九章35節說:「耶穌遍走chiah的城chiah的香舍在伊的會堂教示人,傳天國的福音,醫好各樣的症頭,各樣的病痛。」從這段經文中間,咱可看見主耶穌生命中間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就是:宣講和醫治。
主耶穌宣講什麼福音呢?聖經說:「傳天國的福音。」在耶穌的時代,百姓的生活深深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動的衝擊,伊不但生活困苦,並且心靈空虛,生命無有方向無有目標。伊期待彌賽亞的拯救,郤又不知彌賽亞何時才會來到,苦心焦慮等候的痛苦甚麼時候才能夠結束?連先知施洗約翰都不敢確定,疑惑地差他的學生問耶穌講:「所要來的是你嗎?a或是阮當盼望別人啊!」(馬太福音十一章3節)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耶穌來宣講天國的福音。祂的宣講鼓勵、安慰並堅定人對上帝的信心。使徬徨迷惑的人知道,上帝是可信的,正親像先知哈巴谷所說的:「因為這個默示亦有定著的期,要緊緊結局,決斷無白賊。雖然延遲,亦ku當等候;因為的確會到,無又延遲。
」(哈巴谷書二章3節)
主耶穌不止宣講上帝國的福音,祂本身更加是這個福音的實體表現,因為,祂用最具體的行動--愛,將上帝國福音的信息活跳跳的展現在世間人的面前。如果咱將四本福音書詳細讀過一遍,咱就會發覺,也會看到,耶穌這個人就是憐憫,就是關懷,就是上帝的愛的最具體的表現。祂不止醫治人肉體上的病痛,祂也使心靈軟弱的人,從受壓制,來得著自由和釋放,祂讓伊的生命重新活在信心、盼望以及上帝的愛內面。
詩篇中的詩人說:「老父怎樣憐憫他的子兒,耶和華憐憫敬畏祂的人亦是安呢。」(詩篇103篇13節)主耶穌深深的體驗到,上帝怎樣的認同、關心祂所愛的百姓,無論是在肉體上或是心靈上的痛苦。所以,祂清楚明白,自己來到此世間的使命,就是要將上帝的憐憫和關心帶給有需要有欠缺的人。使伊明白,伊並不是孤單,因為上帝了解伊的艱苦。使伊確信,上帝的慈愛和必定要來到的救贖,未又再延遲。
這份關懷,表現在耶穌的憐憫,「他看見hiah的眾人,就可憐伊;因為伊困苦四散,親像羊無牧者。」(馬太福音九章36節)以色列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牧養牛、羊做生活的亞蘭人」(參考申命記廿六章5節),伊生活在游牧的文化中,所以對游牧生活具備深刻的經驗。在此,主耶穌用牧者和羊群的關係作比喻,對當時的百姓來講有更加的親切感。
咱知,羊群必須ai有牧者帶領,這個牧者是羊群的保護者,亦是引導者,更加是羊群的好朋友。他抵抗侵入的野獸,保護羊群的安全,他也帶領羊群到有青翠的草埔,安靜水邊,使羊群得著飽足。舊約聖經一再用牧者和羊群來比喻上帝和他的百姓的關係。詩篇廿三篇是最有名:「主耶和華是我牧者,我無欠缺...。」
如果羊群若無牧者,那麼它們必定四散分離,困苦不安,沒有方向和目標,也不知應該怎樣應付外面的豺狼和迫害,很容易被野獸吞食。
聖經上面說:耶穌看見多多人困苦四散。伊或許在生活上困苦無助,遭受多多的病疼痛苦;他們或許在心靈上困苦不安,徬徨迷惑,無法度確定生存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因為如此,生活不但欠缺可行的方向,也無有值得期待盼望的目標,只是如親像活死人一樣在活著。主耶穌看見就憐憫他們。
看見上帝的百姓困苦四散的人,並不止ka na耶穌一人。總是,如親像先知所說的:「因為這個百姓心鈍,耳朵重,他的目睭放khoeh。」(馬太福音十三章15節)有目睭又看不到別人的痛苦的人,是有看見無感覺,捉做別人的痛苦與我無關係,只要我自己好就好。主耶穌郤不是如此,祂看見,就憐憫伊。看哪!上帝的百姓,竟然「困苦四散,如親像羊無有牧者一樣」無有方向和目標。就是這種憐憫愛惜的心,激勵祂不斷在的工作,如此熱切、拼命的工作,甚至讓厝內的人捉做祂起瘋了(馬可福音三章20-21節),為著要完成上帝交付給祂的使命和工作。主耶穌清楚知道:「就趁日時,咱就做差我者的工;冥時要到,hit tiap就無人會做工。」(約翰福音九章4節)
主耶穌不na自己親身去做,成為替羊放棄生命的好牧者(約翰福音十章11節),祂也讓祂的學生看見:「可收成的是多,做工的是少。所以,恁當求園主迫工去給他收成。」(馬太福音九章37-38節)主耶穌給學生看見一個異象「可收成的是多,做工的是少。」耶穌給學生講:看哪!徬徨無所依歸的心靈,伊迫切等候上帝的使者來引導伊走向真理生命的道路已經很久了,伊就如親像是已經成熟可收成的莊稼,需要趕緊的收割,才能夠成做能夠幫助人有路用的食物。若無趕緊收割,真有可能落於土裡,成為無路用的廢物。
所以主耶穌給學生一個挑戰:「所以,恁當求園主迫工去給他收成。」(馬太福音九章38節)從「看見」到肯付出「關心」才能產生具體的行動「當求園主迫工去給他收成」,主耶穌要求祂的門徒,不只是單單用眼睛看見困苦四散、徬徨無所依倚的人,更加是要用心靈去體驗、體會伊的痛苦,從hiah產生中國聖賢所講「人若bak肚餓就如親像我在餓,人若被水淹就如親像我ho水淹」這種慈悲憐憫的心懷。
從初代教會的建立,咱看見學生果然無違背主耶穌所交託的任務,伊不但自己成做收割者,四處去傳福音並收割等候上帝救贖的靈魂。伊也成做代禱者,不斷的祈求「園主迫工去給他收成。」直到今仔日,福音遍傳全世界,總是,尤原有無數困苦四散,無有方向和目標的痛苦靈魂在黑暗中哀叫,等待收割者的來到。
十九世紀至廿世紀初的一百多年,可說是基督教宣教歷史上空前發展的時期。在此世紀中,基督的福音被傳到全世界每一角落,也在此時,台灣的宣教熱熱開始,面對台灣這片廣大等待開墾的田地,宣教師學習主耶穌的教示,不斷在努力工作。為著要栽培本地收割的工人,培育傳道人材,宣教師開始召集青年人授業,至巴克禮牧師(Rev.Thomas Barclay)來台灣了後,在主後1876年於台南建設一間教育機構,招募青年研究聖經,這就是台南神學院的起源。
漸漸有心尋找活命道路,願意研究聖經的學生人數日日增加,原來的校舍已經不夠使用。巴克禮牧師就利用放假回國的時,到處報告台灣長老教會的消息,並且說明因為經費的欠缺,無法度起造適合神學校學生使用的校舍。有一次巴牧師報告演講後,有一位熱心的信徒與巴牧師講話的時問講:「台南神學校的校舍,到底需要多少錢?」巴牧師回答:「一千英磅。」這位非常關心台灣人靈魂得救的熱心信徒,馬上歡喜奉獻出一千英磅。巴牧師將募款所得來的錢,起造校舍,造就人才,至今一百多年,台南神學院已經造就多多牧者、工人出去牧養上帝的百姓,收割成熟的莊稼。
今仔日,我們台灣社會的經濟,可說是非常的富裕,人人食會飽,穿會燒,又有餘。總是,心靈中的徬徨、空虛、驚惶郤不知要怎樣尋求釋放,有的人用各種方法麻醉自己,有的人想盡辦法尋找快樂,郤尤原無法度滿足心靈中的願望,伊也四處求神拜佛,期待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郤尋不著,因為伊找不對方向。這些人正是主耶穌所說的:「困苦四散,如親像羊無牧者」,伊亦是已經成熟等候要收割的莊稼。總是,牧者欠缺,收割的人亦少,教會應該鼓勵熱心的信徒來傳福音,並推薦有志優秀的青年來讀神學院,使神學院可迫切又再培育更加多的人材,來牧養上帝的羊群,收割成熟的莊稼。
親愛的兄弟姊妹,徬徨空虛,無所依倚的痛苦靈魂,在黑暗中哀求呼叫的聲音,我們是不是有聽見?有看見呢?咱這些已經得到主上帝恩典,領受救贖恩典的人,是不是能夠深深的體驗、認同伊心靈的痛苦呢?是不是有親像主耶穌一樣,有「看見」,產生「憐憫」的心,並且願意用具體的「行動」犧牲奉獻呢?今仔日,主耶穌尤原向咱發出挑戰的聲:「可收成的是多,做工的人是少。所以,恁當求園主,迫工去給他收成。」(馬太福音九章37-38節)願咱都親像先知以賽亞一樣,馬上回應說:「我在此,可差我!」(以賽亞書六章8節)
發表於2013/04/04 15:43
(11903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
(必填)
|
標題
|
(必填)
|
電子郵件
|
(不顯示)
|
個人網頁
|
|
內容
|
(必填)
|
驗證碼
|
|
|
看不清楚,換一張
|
|
|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