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路加福音15章25-32節:大兒子郤生氣,不肯進去

http://www.hpch.org.tw/photo/Photo.ashx?name=eac3aa04-00a3-422a-ad40-6ac73d7f004c.jpg&photos=bc2ffbeb-1e9d-452f-8d6b-eeb00c05575d&category=2a6ebc6e-47d3-481f-afd7-ebf4de96ff16&id=1263294f-9a73-4215-a1d2-47daf32e31de

大兒子郤生氣,不肯進去                         

路加福音15章25-32節
莊嘉信牧師

2018/8/26

兄姊!大家平安!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是聖經中最精彩的文學作品之一,因為在這章的經文中,透過生動活潑的文學,向我們啟示上帝就是愛,祂不但憐憫人的軟弱,寬容接納有罪的人,又歡喜將豐盛的恩典賞賜給人。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記載主耶穌所說的三個比喻,通常『比喻』最主要的目的是:藉著人的眼睛所能看見,頭腦也能夠理解的普通常識,來說明那眼睛不能看見、超越人理性所能知道的、屬靈的偉大奧秘。然而,主耶穌所說的比喻和一般智者所說的比喻又有些不同,不但含有屬靈的奧秘,而且,隨著聽眾,也就是聽這比喻的不同對象,比喻的含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要了解耶穌所說的比喻的意思之前,首先要知道聽這比喻的對象是誰。

那麼引起主耶穌講這三個比喻的原因和對象是誰呢?15章一開始就將原因和對象點出來了。路加福音15章1-2節說:「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律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從這裡可知道,主耶穌講這三個比喻,就是要講給法律賽人和文士聽的,要更正他們的一個觀念,就是他們認為:主耶穌和稅吏以及罪人吃飯,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觀念。

兄姊!讀四本書福音時,我們常常看見主耶穌在責備法律賽人和文士,究竟法律賽人和文士是怎樣的人呢?為什麼主耶穌常常對他們說一些嚴厲的話、責備的話?是不是主耶穌特別不喜歡他們呢?這些人又為什麼反對主耶穌和稅吏以及罪人做朋友呢?那些稅吏和罪人又是怎樣的人呢?

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研究指出:法律賽人是一群具有堅強宗教信仰的猶太人,他們對猶太教的信仰非常虔誠,不但很努力的研讀律法、也很嚴格的遵守摩西各項律法的規條。因此,在一般人眼中,他們是律法的守護者。確實如此,法律賽人和文士不但自己很虔誠的遵守摩西律法,而且他們好像律法的警察一樣,督促別人也要遵守摩西律法,如果有人沒有遵守律法,那麼這些人就是罪人、是上帝所咒詛、要刑罰的人;一個虔誠敬拜上帝的人,應該把這些罪人當作拒絕往來戶,怎麼可以和他們做朋友,甚至一起吃飯呢?這就是法律賽人和文士的想法。他們好像把自己當成上帝了,用自己的定義來審判那些不遵守律法的人,認為那些人是上帝所厭惡、棄絕的人,這些人最後結局就是下地獄。他們認為,上帝的恩典只在嚴格遵守律法的人才能得著;你不守律法,就與上帝的恩典隔絕了。

那麼,稅吏和罪人又是怎樣的人呢?原來當時耶路撒冷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羅馬皇帝讓猶太人自己來統治猶太人,但規定每年需繳納固定的稅金給羅馬政府,而這項收稅金的工作也是由猶太人來擔任的,這是很有肥水的工作,很多人搶著做,但這些猶太稅吏中,有些人為了討好羅馬政府,對自己的同胞很苛薄嚴厲,或狐假虎威欺壓同胞,或多收取稅金來圖利自己。百姓雖然敢怒不敢言,郤排斥他們,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有三種會被稱為「罪人」的,就是:
(1)生活上無法遵守或違犯律法條文,或操下流職業的人。
(2)不肯接受法律賽人對律法解釋的人。
(3)異教徒或外邦人。


兄姊!稅吏和罪人為什麼喜歡親近主耶穌呢?因為他們一向被排斥、被拒絕,但是主耶穌居然主動來親近他們,樂意和他們做朋友。比如,主耶穌十二個門徒中就有一個是當稅吏的馬大,當他坐在稅吏桌在工作時,主耶穌主動走到他身邊,呼召他來跟隨,又選他為十二門徒之一,可見主耶穌非常看重他;還有那個當稅吏長的撒該,當他爬在樹上想看耶穌,耶穌卻主動走到那棵樹下,呼叫他下來,並說今晚要住在他家。兄姊!主耶穌特別喜歡親近被眾人所排擠的人、社會邊緣人,因為看見他們的需要;而,這些人也喜歡來親近主耶穌,因為看見自己內在的空虛和需要,也深深的感受到主耶穌對他們的愛,寬厚的包容和接納。兄姊!主耶穌並不輕看人,也不隨便定別人的罪,乃是把上帝的真理擺在人的面前,讓人在上帝的真理前,省察自己,面對自己。

兄姊!法律賽人和文士能夠嚴謹遵守律法是好的,但他們把自己當作標準,來衡量別人的缺失,凡是不和他們一樣敬虔的就是罪人,就是不配得到上帝恩典的人,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屬靈驕傲,把對敬虔當作誇耀的工具,對人缺少憐憫的心,這些都是主耶穌所責備的。

因此,在這三個比喻中,主耶穌清楚指出,上帝的愛和恩典並不是只臨到那些所謂的義人、好人、敬虔的人身上;上帝的愛和恩典是要給所有的人,凡是願意的人,都可以得著,甚至上帝還主動找人,為了要尋找那失落的一個,不惜流血受苦,一旦找到了,就非常歡喜快樂。兄姊!尤其是浪子的比喻,深刻的描寫出人性的自私、醜陋、污穢的現況,那個小兒子不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出去打拼、奮鬥,乃是拿著父親的產業,揮霍浪費,他要求分產業就是在咒詛父親早點死,這種不孝的人按照律法是應該用石頭打死的。然而,這個父親卻每天到路口等他,因為怕他被其他人先看見,會被人用石頭打死,所以父親要第一個去接兒子回家,讓別人看見,他已經完全饒恕這個孩子。這就是上帝對待我們這滿身是罪的人的態度,當我們回轉歸向祂時,天父就完全饒恕我們過去所犯、得罪祂的、所有的罪,並且歡喜快樂的迎接我們,接納我們,重新恢復我們做兒子的尊貴身分。

主耶穌說:那兒子還在路的那一頭時,他的父親就認出了他,並且「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加福音15章20節)我們看到一個老人向前奔跑,顧不得自己的尊嚴,抱住那骯髒污穢的兒子的頸項連連親嘴。這正是上帝對人的愛。但是法利賽人無法明白,高貴尊嚴的父親竟然和不潔的兒子親嘴?!法律賽人就是這樣批評耶穌不應該和不潔的稅吏、罪人接觸。父親可以等兒子脫下襤褸衣服,把身體洗乾淨了、穿上好的衣裳之後,再與他親嘴啊!父親也可以先等一段時間,觀察看看這個浪子的表現如何,是否真的悔改,再來決定要不要接納他啊!然而,這位好像上帝一樣的父親,卻是無條件的、完全的接納,祂的愛是不計算人的惡,寧願自己犧牲受苦,也要無條件地迎接浪子回來。兄姊!上帝若是要計算我們的惡,誰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呢?若要等我們已經變得很好了,上帝才肯接納我們,那我們就是永遠回不了家的浪子,因為我們永遠無法變得像上帝所期待的。但是,上帝卻是在我們還當罪人的時候,就愛我們、接納我們,甚至差遣祂獨生愛子來世間,為要幫我們找回可以回家的路,祂在十字架上付清我們一切的罪債。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說:『成了!』就是『付清了』我們的罪債祂全付清了,用祂自己的生命。

但是,耶穌的話還沒有說完,祂繼續說:「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郤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路加福音15章25-28節)兄姊!大兒子為什麼生氣呢?人會有怒氣、不滿的情緒,通常是在比較之下產生的。因為有比較,自然會有高低、大小、好壞、多少、勝負等等的分別。從他對父親所說的話裡,我們看到他處處在和弟弟做比較:「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起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加福音15章29-30節)

兄姊,大兒子的話或許可以讓我們再次的反省自己服事的心態。我們在教會裡的各項服事,究竟是出於對上帝的愛,心甘情願來服事呢?還是為了得著別人的稱讚,或是標榜自己的能力,或只是盡一種不得不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呢?在服事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容易和別人做比較呢?我做了這麼多,他做那麼少,甚至幾乎什麼都沒做?怎麼可以得到的恩典和我一樣多呢?兄姊!如果我們用這種心態在服事,自然很容易產生埋怨、不滿和不平的怒氣。

其實,從大兒子的話裡,我們發現,他和小兒子一樣,都是以「自我中心」為重的人。他用自己做標準,來衡量、批評弟弟的行為是可恥可惡的,他不自覺驕傲的誇耀自己的好處,厭惡醜化弟弟的惡行。顯現出他的冷酷、無同情心、無手足情。

但是,從另一層面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看現,在他的潛意識裡,很缺乏安全感。他並不歡迎弟弟歸來,認為弟弟回來,會將他原有的一切都搶奪去,包括父親的愛,以及家中的產業等等。顯然他父親對他內在的憂慮是相當了解的,因此「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加福音15章31節)

親愛的兄姊!請記住,我們的天父是公平的,或許有時我們也會像大兒子一樣的埋怨,為何我熱心參加聚會,服事、奉獻樣樣不落人後,上帝郤沒有祝福我呢?或許有的人會為身體欠安、家庭不同心、事業不順利、孩子成績不理想等等而埋怨,認為上帝沒有祝福。然而,在此牧師要安慰勉勵:不用嘆氣埋怨,上帝絕對會給我們公平的對待。雖然有時,看起來好像無法和別人相比,但是『人比人,會氣死人』,上帝給每個人的恩典和祝福其實都不一樣的,在某方面好像缺乏,在另方面卻會補足、富足的,這要看你用怎樣的眼光來看,但無論如何,你的認真、努力、熱心,上帝都看見了,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也有時,上帝給我們的福氣不是現在,而是祝福在我們的子孫後代,結果子千百倍呢!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上帝時時與我們同在的平安喜樂,是別人所無法奪去的福份。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加福音15章32節)父親的話是告訴大兒子二件事。
(1)這個曾經迷失過的人不是別人,乃是你的親兄弟。
俗語說:「抓賊打虎親兄弟」聖經也告訴我們「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章17節)因此,既然生為兄弟,就要有手足之情,在他軟弱跌倒時,要扶他一把,要陪他走過,要相互扶持、幫助,互相寛容、赦免。因為,只有在彼此的接納中,家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家,可以共創光明美景,也可以共同抵擋狂風暴雨。

(2)我們應該為他一起歡喜快樂,因為我們是一體的,並非個別的。
曾有人把家比喻為一副大拼圖,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是一片一片單獨、不完整的圖片,唯有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有幸福、有美滿。倘落失落了一片,圖就拼不來了,代表人生中有缺憾。因此,為了讓家庭的圖能夠完整的拼出來,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張圖片,不管這張圖片是如何的不起眼,缺了他,家就不成為一個完整的家了。

其實,不止在家庭,在社會裡也是一樣的,有的人特別蒙上帝祝福,一生亨通安順,令人羨慕,有的人郤不幸要品嘗人間的各種憂傷痛苦,身心飽受折磨。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他人的受苦與我無干,自私的以為只要自己好就可以了。因為,整個社會是由各各不同的人組成的,相互間都互相牽連,彼此都在互動中。就像有一次,有二派的計程車司機,為了一點小事,引發一連串的械鬥,造成社會不安,人心惶惶。在這事件中,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也和我們無干,但我們郤也必須為此事件付出昂貴的社會成本。因為在這個小小的台灣島上,我們都不是個別的,乃是一體的。因此,唯有在彼此的扶持、幫助、接納、赦免中,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有幸福,有平安有喜樂。

感謝上帝!如果我們能夠多用一點心關懷在社會裡需要扶持幫助的弱勢者、社會邊緣人,上帝的心就要歡喜快樂。求上帝幫助我們,不是用拒絕、厭惡種種不友善的態度,嚴厲的批評,來指責社會上的各種亂像,而是能以寬容接納的心,用行動來關懷弱勢者的感受,並且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扶他們一把。因為天父的心是要我們在彼此的扶持幫助中,共創出一個能夠榮耀上帝的教會和社會。

發表於2018/09/15 19:01 (6000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必填)
標題 (必填)
電子郵件
(不顯示)  
個人網頁  
內容 (必填) 
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一張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