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路加福音15章11-32節:我們看為寶貴的孩子怎麼了
|
我們看為寶貴的孩子怎麼了
路加福音15章11-32節
林潔美牧師
2021/12/5 |
兄姊!大家平安!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主耶穌所說浪子的比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故事。如果我們詳細再讀,就知道,其實,故事中的兩個兒子,都是浪子。小兒子在父親還在時,就大膽吵著要分財產:『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路15:12)從這句話我們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是:父親的財產早晚是我的,現在我先拿出來用,有什麼不可以?牧師有時會想,若我兒子跟我這樣說,我會怎麼回應?有可能會說:『吃卡麥!要錢,自己去賺,肖想財產等我死你才來分!』然而,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父親竟然就照兒子無理的要求,將財產分給他們。只能說:這個父親實在很大肚,實在很疼兒子,他真正是非常非常慈愛的父親。
聖經說:『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路15:13)這個在父母疼命命、保護中成長的孩子,吃米不知米錢,不知自己有幾兩重,也不知外面的世界的殘酷和可怕,他快快離開父親,想要自由自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他有夢想、有理想,認為自己一定會比父親更快有成就、更加成功。結果當他〝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路15:14)直到踢到鐵板、一無所有,又遇到環境艱難,這個孩子才知道自己沒能力,也沒實力,也沒有肯幫助他的真正朋友。為了要活下去,只好去替朋友養豬,過著下流、卑賤、無尊嚴的生活。
兄姊!環境是上帝管教的工具,要讓我們有機會深層來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自己又有什麼?聖經說,這個原本任性自大的兒子,在艱難的環境中才知道父親的好,在他人生最土土土之時,聖經說:『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17-20)“醒悟”就是想法改變。一件事情發生,會朝更好或更糟的方向發展?都在於我們的想法是怎樣。觀念改變,行為就會改變;行為改變,命運就會改變。這個白目孩子在他人生最絕望,快要餓死的時候,想起父親的好。他相信他的父親一定不會讓他餓死,他知道自己傷透父親的心,不敢奢望重新被接納為兒子,但至少讓他當雇工一定會!憑著這種對父親的信心和期待,他勇敢回家了。結果沒想到父親給與他的回應,是遠遠超過他所求所想的豐富。
在外頭放蕩的小兒子回來了;然而,這個家裡還有一個生氣的大兒子。當他聽見在外放蕩的弟弟落魄回來,父親竟然為他宰肥牛犢慶祝;這讓他非常生氣。大兒子生氣的理由:『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15:29-30)大兒子生氣是和小兒子比較和計較,他認為自己很委屈,埋怨父親:我為你做那麼多,結果什麼都沒有;那個放蕩子和娼妓吞盡你的產業,你竟然為他宰肥牛犢!他認為自己很委屈、父親虧欠他,對他很不公平、大偏心。兄姊!手足之間的紛爭都是在比較和計較,他比較多,我比較少、偏心、不公平。有個傻媽媽對女兒說:“以後我不在了,會留給你兩百萬。”女兒說:“那弟弟呢?你給他多少?”女兒說:“我不在乎你給我多少,但是弟弟就是不能比我多。”
兄姊!我們很難期待孩子能夠了解父母的心情和想法,在這個比喻中,這兩個兒子其實都是迷失的兒子,他們迷失在自己的自我、自私、自大,關心的,是自己的權益是否有受損,不看重親情,更不會考慮老父親的心情和想法。請問,我們家裡是否也有這種讓父母艱苦心的孩子呢?我們看為寶貴的孩子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們捧在手心上疼命命的孩子,不懂稍微體貼父母的心呢?
面對家裡的兩個浪子,這個父親怎麼做呢?對於那個放蕩迷失在罪中,悔改回家的小兒子,父親用寬容的愛完全赦免,不但不計較他的失錯,讓他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又恢復他做兒子的身分和地位,讓人不能看輕他。對於那個迷失在比較計較中的大兒子,父親放低姿態,認真傾聽大兒子的埋怨,努力去了解大兒子生氣什麼、心裡看重什麼。然後,父親溫柔又有智慧的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 (路15:31-32)你常和我同在:這是同理心。意思是:你的辛苦我都知道,我都看在眼裡。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你安心,你小弟不是回來跟你爭財產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你的兄弟已經知道自己錯誤,他已經悔改,浪子回頭金不換,就像“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謂“抓賊打虎親兄弟”;以後你多一個能夠幫助你的好兄弟,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兄姊!耶穌這個比喻,其實留給我們很多思想空間。我們不知道,那個大兒子聽了父親的話,是否願意進去和小弟和好,一起享受快樂的宴席,重建手足美好關係呢?還是繼續生氣不肯進去,繼續埋怨父親,將小弟當作仇敵?但是我們都知道,只有愛和寬容,原諒和赦免,才能修復破碎的關係,讓迷失的人有信心敢回來,使軟弱變剛強,羞愧變榮耀,重新開始新的關係、新的人生。而,這正是主耶穌來世間所要做的事。祂為著愛降生在卑微馬槽,為著愛釘死十字架,就是要給我們這個罪人有機會,能夠重新回到上帝身邊,做上帝寶貴兒女、常常與天父同在、承受祂豐盛產業。
兄姊!主耶穌為我們做了這些,請問,如果我們的孩子迷失了,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呢?我們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嗎?我們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嗎?
這張圖片,大家還記得發生什麼事件嗎?沒錯!就是今年10月31日,世俗人在慶祝萬聖節的那天,大約晚上八點多,一名扮演反派小丑的年輕人,在日本東京電車裡,拿刀隨機殺人並放火燒車廂。此事件總共造成17人輕重傷,其中1人重傷昏迷。當我們看到那些驚嚇的乘客們,在車廂裡倉皇逃跑,而這個做出這種恐怖事件的年輕人就坐在車廂裡抽菸翹腳,等著警察來抓他。當警方問這個只有24歲青年,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笑著說:『希望被判死刑!』這個事件震驚日本社會,也成為國際焦點。其實這不是日本第一次發生這種事件,在台灣也發生過,大家還記得2014年5月21日下午板南線所發生的「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嗎?當時犯案的鄭捷,只有21歲。
看見日本的事件,牧師很震驚,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怎麼了?我們看為寶貴的孩子怎麼了?他們在想什麼呢?想要什麼呢?牧師就在網路上搜尋這方面資料。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在探討“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這裡所說的“千禧世代”,這名詞普遍是指出生在1984-1994年左右出生的年輕人,也就是『七、八年級生』,牧師三個孩子中,佳音、雅音就是屬於“千禧世代”的群組。這些二、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幾乎都大學或研究所畢業,進入社會在工作,他們是社會的中堅份子。然而,這批年輕工作者常被主管看成是很難管理的一群。
美國出名的作家、激勵演講家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今年只有48歲),在2017年在「Inside Quest」的訪問中,談論這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到底想要什麼?他指出4個方面的思考:家庭教養、科技、缺乏耐心、環境。
首先,在家庭教養方面:
西蒙指出,千禧世代的孩子大部分是在愛的教育中成長,不打不罵,父母將他們捧在手心上,不斷告訴他們,「你很特別」、「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有任何困難父母都會盡力幫忙--。但在這種備受呵護寵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當他們進入職場之後,才發現現實很殘忍,原來自己並不特別,也無法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這讓他們的玻璃心掉滿地,造成他們的自尊心比上一代還要低落。西蒙認為,在這方面,家庭教育需要好好檢討。
前兩三禮拜前的新聞:有一個三十幾歲的女生,主管認為她工作表現不好,請她辭職。這女生立刻打電話叫媽媽來和主管溝通。媽媽一到,衝進主管辦公室,大聲嚷:『我女兒這麼優秀,你為什麼不會用?』這些在家庭中過度受保護的孩子,結果變成媽寶、小霸王、刁蠻公主;沒有爸爸媽媽幫忙,自己什麼都不會。
但是這個世代也有很自律有目標的青年。牧師住基隆的大姊,她的第三個兒子考上清華大學。開學時搬進學生宿舍,全棟住宿舍的學生,幾乎都是全家總動員,爸爸搬行李、媽媽整理環境,只有他一人,因為父母都很忙,只能自己做所有的事。學期將結束,和他比較要好的一個室友,小心翼翼的問他:『請問,你是不是孤兒?』他嚇了一跳!為什麼這樣問?室友說:快一學期了,從來沒看過你的父母來找你。這個七年級生,讀大一年時,有一門課特別困難,他請教同學,沒人有空教他,他就去補習班補課,畢業成績是班上前幾名。交大研究所畢業後,被世界先進的學長拉去上班,11年後被台積電的學長挖角,2年後,前公司再次邀請他回來當主管,年薪三百萬以上。他很有目標充實自己,自大學畢業後到現在,仍然每週上兩次英文課、固定上課學投資理財,不到三十歲自己在竹北買一間千萬的房子。這個父母無法為他做什麼的孩子,自己設定目標,不斷認真學習自我成長。
家庭教養很重要!孩子需要好榜樣!你們認為能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的父母,學問要多高嗎?是不是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國高中老師?我姊夫小學四年沒畢業--
第二,過度依靠科技產品,
40%年輕人滑手機的時間,比和親友同事互動的時間還要多。西蒙指出,年輕世代對科技與社群媒體已經嚴重成癮,因為他們可從中獲得立即的快樂,無形之中,他們不知道如何交朋友,無法在人與人之間營造更深層且較有意義的關係;遇到壓力,他們不是尋求朋友幫助,而是在電玩、社群媒體中尋找短暫的安慰,不懂得處理情緒壓力,活在虛擬世界中。這世代很多年輕人,在虛擬世界迷失自己,真實和虛假分不清。很多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能一天沒手機,不能一天不玩手遊。下班後玩遊戲放鬆,一玩凌晨1、2點,連健康都賠進去了。相信這是很多父母的煩惱。
第三,缺乏耐心,
因為成長於「立即滿足」的世界,習慣快速獲得想要的東西;但事實上,成長是必須一步一步累積。像是工作的成就感、深刻的情感、自信心、專業技能等,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可得到,甚至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但他們缺乏耐心來處理。西蒙表示,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進入職場不到2、3年,就想要離職,因為他們期待自己能夠很快獲得「成功」,有「影響力」,但現實上沒那麼容易。缺乏耐心讓他們無法在工作中獲得更深層的喜樂和滿足感。眼高手低的年輕人,遇到工作壓力過大,無法承當,就會像日本的繭居族、寄生族;甚至完全放棄自己。
綜合上述三點,西蒙認為:我們這些握有豐富社會資源者,應該用“同理心”來為年輕人
創造一個友善的環境。
因為這些問題,並不是年輕人的錯,「他們手上拿著一副爛牌!」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營造一個能夠讓年輕人建立信心的環境、訓練他們在學校沒有學到的社會技能,幫助他們找尋自信、學習耐心、學習社交技巧、在生活與科技中找到平衡、建立良性互動的機制。
其實,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問題,三、四十年前,能吃飽就很滿足,三、四十年後吃到飽,還是不滿足。人心靈裡面的飢餓是每一個世代都要面對的問題。有信仰的父母一定要常常為了我們寶貴的孩子禱告,每天在主面前為他們一個一個提名禱告。建立一個有愛有安全感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讓在外面忙碌奔波的孩子回家,覺得很溫暖舒適,壓力能得釋放就好了。不要嘮叨,也不要給過多的意見,年輕人用科技找資訊很快,也很多,他們懂得比你還多。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父母不用刻意阻攔,以前是365行,行行出狀元,現在是3650行,許多創新的行業是我們以前都沒聽過的。比如:外送、網紅、網路市場、虛擬貨幣買賣等等。長輩要多說鼓勵的話,鼓勵他們多嘗試,失敗也沒關係,回來養好傷再去試一次。求上帝幫助我們做有智慧的父母,就像浪子的父親,用愛用耐心來挽回我們所寶貴的孩子。
發表於2021/12/21 10:23
(1438閱讀)
隨機文章
回應
留言
姓名
|
(必填)
|
標題
|
(必填)
|
電子郵件
|
(不顯示)
|
個人網頁
|
|
內容
|
(必填)
|
驗證碼
|
|
|
看不清楚,換一張
|
|
|
留言後,留言將於24小時內顯示於網站上,請耐心等候,並勿重複留言,謝謝
|
|